34第34章(1 / 2)
昔日,补天石在青埂峰遇到一僧一道时,明言想要去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好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享受数十年的光阴。
而众姊妹身处的荣国府大观园就是这样的地方。
虽然像黛玉、宝钗、探春这等聪慧之人早就看出了贾府明面上富贵奢靡生活下暗藏的败相。
但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今的贾府即使比不上贾母年轻刚嫁进贾家做媳妇时、黛玉的母亲贾敏还未出阁嫁与林家时那样兴盛,但较之平常官宦人家,到底气派不同。
黛玉宝钗也以为,贾府靠着祖辈传下来的基业,起码还能勉强支持一二代。不曾想到,败落竟然来得这样快,一夕之间往日高不可攀的国公府就沦落到抄家、革职的下场。
宝玉更是大为惊骇。
他的吃穿用度在贾府都是一等一的,因而他历来不问金银俗物。在红楼原书中探春管家做了几件开源节流的事,宝玉就有些不大喜欢,觉得不必为了些花儿草儿算计至此。
在书中,黛玉极为赞同探春的想法,说贾府花销太多,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俭省,必致后手不接。
然而宝玉听了黛玉对贾府未来的担忧,却笑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这样不顾全大局的话,让黛玉听了转身就去厅上找宝钗说笑去了。
可以说,宝玉从未想过如若贾府有一日家道中落,他要如何支撑门庭。
况且,众姊妹是从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时间节点上穿越过来的。
在宝玉的心中,长姐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又加封贤德妃还是不久前的事,为了迎贵妃省亲,贾家新建大观园更是一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怎的用不了几年,娘娘就薨逝、贾家就落到如此境地?
宝玉如此想,也就如此问了出来。
迎春木讷不语,探春心头正怅然。
惜春反是冷笑道:“你如何还问我?我看我们东府里的焦大骂得不错,咱们家里放利子钱的放利子钱[1],扒灰的扒灰[2],搅得家宅不宁,只怕是老天看不下去出手灭了他们呢!”
惜春说完宝玉,又对探春说道:“三姐姐,依我说你也不必为这家里操心。你在园子里头费劲心思节俭开支,不知落了上上下下多少埋怨,一年才堪堪省下几百银子来。结果转头大老爷就出手阔绰拿八百两银子买了个小妾嫣红,依我的意思,索性大家一起多花些,把银子花完了一起饿死便罢了!”
探春被惜春说得心灰意冷。她知道任凭女眷们怎么俭省,也挡不住外头的老少爷们儿花钱如流水。靠她对大观园的改革,对挽救这个大厦将倾的贾府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一切都只是做无用功。
迎春对惜春道:“你又在说气话了,姑娘们一月只得二两银子的月钱,你要多花只怕也没有多的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