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天命加身二(2 / 2)

加入书签

谢衣忍不住白眼,“你做梦呢?”

刘琼哼了一声,“近代也不过百年,开智之后自然会更新换代。”

宋恪也点点头,“说得是啊,大明经济不错,市场经济规划起来,可能在你老之前,是能下西洋一趟的。”

“你俩都什么脑回路?这是经济的问题吗?这是那个字的问题。”

宋恪想了想,用这个字还有拨时间轴的感觉。“这个字确实也有天命呀,大明确实有过盛世?”

谢衣懒得争,他少数争不过多数,“够了,你们开心就好。”

刘琼喂谢衣一颗草莓,谢衣吃了,才懒得与他们吵这问题了。

刘琼的眼光晦暗不明,她看着窗外天空,“谢衣,如果冥冥之中有天注定,我们用明这个字,不是混淆视听,混乱时间轴吗?汉室气数已尽,可大明还没开始。”

“你这都什么迷信思想?”

“我们穿来这里就已经很不科学了,迷信一点不好吗?”

好吧,说到穿越,谢衣无话反驳。

“我们自立为王,朝庭班底都齐不了,会不会被天下取笑?”

刘琼哼了一声,“他们笑不出来,世族豪强们笑不出来。江东正在内乱呢,全靠周瑜将兵赴丧。曹操是不会笑的,袁绍不气死就不错了,他们儿子们可闹着分家呢。”

说的也是。

刘琼欲自立宗庙社稷,欲自立为王,国号为明,准备选个良辰吉日,以告天下。这个消息一传,天下都没反应过来,上一次这么莽撞的还是袁术,这刘琼是没人治她了不是?

她准备封法正为尚书令,总领事务,护军将军。鲁肃为礼部尚书,负责人民教化,掌礼仪诸事。宋恪年龄小,才十一岁,根本不到可以封的年纪,谢衣领了户部尚书,反正也是王夫。徐庶庞统是新人,便去地方任职,庞统任蓟城太守,徐庶为范阳太守。左将军太史慈,右将军赵云。

然后她又封了一些靠谱的年轻人去地方任太守,她这里明晃晃的虚席以待,去了就有富贵,世家子想去,又被长辈喝止,被她行为吓退。

她没有人,但她是好欺负的人吗?那些蓟城原本的官吏,俸禄加半成,由于很多是袁绍的人,她让他们下基层练练,看看政绩再选拔,但是还是有大量的空职,若大个幽州,运势难以运行。

宋恪都气笑了,“这些世家子弟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他们不来我们就没人吗?一看就是没有受过社会主义的敲打。”

谢衣对宋恪的想法,不要无理取闹,“他们当然没有受过了,他们刚进入封建主义呢,正宗的吃人都是寻常事的东汉末年,这能比吗?孩子想啥呢。”

宋恪看向谢衣,“他们没受过,我们还没受过吗?主公,上,去动员。”

刘琼咳了咳,“啥,动员啥?”

宋恪恨铁不成钢,“当然是动员民众了,不然还能动用啥?动员士子吗?”

“咋动?”

“带上喇叭,你去演讲,我给你写稿,只要认字,都不必会写,但是要会算数,这个管家的富农夫人都会,我们看谁脑子清晰一点,谢衣与我一起培训,十天速成小吏记。”

刘琼听宋恪的安排,忍不住感叹,“啊?”还演讲,拿喇叭,这不就是乡村动员。“靠,不靠谱啊?”

宋恪双手一摊,他才十二,天天这么忙上忙下,这辆活祖宗还在这里挑,

“那不然还能怎么办?活人还能被尿逼死?小吏而已,男女都可,让那些村妇当吏,管的都比,那些小吏靠谱。”

说的也是。

刘琼看了看喇叭,有些小小的嫌弃,这多尴尬呀,靠。谁家当王靠喇叭当员。

蓟城大有许多村庄,刘琼决定招人还是在蓟城,幽州刚刚拿下来,很多都不稳定,而蓟城丰收,她施了一年的粥,基本都是她的人,况且这一年,谢衣也一直找识字的小吏教百姓认字。在村头有棵古老的大柳树,树下摆着几块平整的大石头,这儿是村民们闲暇时聚聊的地方。

张婶开口道:“李家大哥,去年你家那几亩田的麦苗看着可真壮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