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下大明三(1 / 2)
宋恪的思维停留在过去,既然可以一步到位,为什么要迂回。
“这不关地广人稀的事,而且教育资源稀缺,与日后我们只从大学取仕,关乎天下前途的事。如今也只有蓟城与洛阳,有从小学到大学一应俱全,其他地方甚至没有学堂。很多民夫建完房子,咬咬牙买个150平的平层套房,将户藉迁过来,不就是为了孩子能读书,谋个前程。”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还没有去小地方建学校的能力,天下读书人没这么多。你找不到那么多老师,那么教育资源就只能倾斜给大胆下注的人。”
冬日的阳光从殿外洒进来,被玻璃窗折射成光的线条,粉尘浮动。
宋恪想了想,更为通俗易懂的与她说权力的本质,这个从一开始就握着最高权力的人,她更倾向于保守改革,而忘了旁人不顾一切手段谋权的原因。
“你还记得《纸牌屋》里说的,金钱是萨拉?索塔的巨无霸豪宅,保质期就只要十年,权力是陈旧的石砌建筑,能屹立数百年。这就是为什么士族豪强拼命往官场挤,哪怕倾家荡产,比如糜竺,他投资刘备难道是为了要那微薄俸禄吗?”
“比如周瑜,他投资孙策是单纯为了兄弟情吗?我们依着科举,而学校教科举知识,他们自然会为了教育资源买单。如果你越过他们而向平民伸出橄榄枝,那么死的一定是平民,不要小看他们阳奉阴违团结的能力。幽州只是偶然事件,无人有所准备,才让我们得手,加上有逆天热武器罢了。”
“他们靠富贵入了学校,这时城市土地收入,可以反哺地方,我们有了充足资源,便可以亏本在小城镇建起学堂,给于名额,选择录取前几十名,来大城上中学,择优者入大学,层层筛选,大学生科举入仕,或参与建设,那时我们才是不需要因为人才向士族豪强妥协。那么公平才有了土壤,这需要时间,未来读书人多到可以分配到小城镇教书,起码也得二十来年。等我们老的时候,可能新生儿就如同现代一般,男女平等,人人有学上,有自由与相对的公平了。”
刘琼气的可不是这个,她冷了脸,“宋恪,你想建你的理想世界,我从未驳过,但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将大明宫的图纸给你,我父亲打的也是大明宫的地基,宫墙都建好了,你说改就改,写信与我说过吗?你傲慢至此,你凭什么觉得所有的一切都要按你的想法来?怎么,你还想加速玩上血汗工厂吗?这就是公平与自由吗?”
她怀着希望来洛阳,结果憋了一肚子火,她就知道,一个资本家,玩上政治,想的也是资本的事,“宋恪,活在过去的是你,我们有人口质量吗?百姓还大多连字都不识,你就想着加速进程,迈进你的新时代。你问过朕意见吗?你凭什么觉得天下人想按你的想法生活?朕才是天子,朕才是那个一言九鼎之人,看不清现实的是你,如果今天是旁人如此办事,我必杀之。”
宋恪对上她的眼睛,清清楚楚看见里头的冷意,他又想起他们在古代的第一天遇见,那时她无害且单纯,他与她说,唯名与器不可假手于人。
只是没想到,回旋镖回的这么快。
刘琼看着宋恪,她压抑了一天的情绪,这人还要挑战她的怒火。
“宋恪,洛阳城容纳上百万人,蓟城容纳上百万人,你告诉我,如果以后其他城市长官为了政绩也这么搞,那么城市虹吸开始,这么点人口,怎么分?偏远地方就不要了?拱手让胡人?学校的老师们从哪来,不得志的世家子,亦或是庶族子弟。我一遍遍与你说过,我非常讨厌士族豪强,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是个什么情况,你把握得住吗?经济贪腐一来,我最后又得废多少心力,杀多少人才能稳住局势?”
她的天下明明可以顺利的走下去,为什么要将矛盾埋下,原本天下都安定了,凭什么还要再上难度?
谢衣骑了几天的马,累得在殿内一觉睡到下午,才吃完饭洗漱完,才来刘琼的殿内,看着他们在吵架,听了一会,看事态越发紧张了,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你们在吵什么呢?”
他看着生气沉默的两人,不过也正常,宋恪悄咪咪干这么大的事,完全不说一声,他该不会以为是惊喜吧。
谢衣长叹了一口气,他想着他们三从幽州的任性狂妄,到如今步步谨慎。
“如今地盘越来越大,事事都要权衡再三,我们居中心,一动天下动。其实还挺怀念我们在幽州时,甚至拿着喇叭去招村民村妇。我们发展得太快,快到自己人都没反应过来转换角色。陛下你也别说锥心之言,你所生气的,是宋恪不与你商量,擅自做主,所以让你暴跳如雷。”
“咱们讲道理,学校什么的原本就是你的意思,不然蓟城不会八所小学五所中学三所大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朝堂上如此,咱们三个也玩上心眼子,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况且半年造个大明宫,实在过于为难人,刘皇叔那半年,也就打了个洛阳街道宫墙,大明宫的地基都没打。大唐的大明宫修了多少个十年?还很多是以前王朝宫殿串连的,能修成这样,事权从急,宋恪也必是尽了全部心力的。”
谢衣打着圆场,本来百官都没指望洛阳能住人,他们都是带着工匠与帐篷来的,不然如此不合礼制的房子,他们早就跳起来骂了。况且这建筑也没那么差,至少对比秦汉时期的建筑,这实用性与居住舒适性就不是一个层次。大明宫可以等富了再建嘛,长安不是还没修?
走刘琼身旁,靠着她坐的椅背上,“咱们不可能绕过世族,这不现实,以前在幽州割据势力,天下人管不着,我们与土匪一般都行,只要治下人不闹腾。如今你富有天下,那么一切都得在不掀起动乱的情况下,慢慢改变。你说宋恪偏激,你在这方面明显更甚。治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国民只有三千万,但国土偌大,未来会更大,君王坐镇中央,便得端得四碗八平,制衡之道还得向孙权学学。”
他见两人互相背对着不说话,谢衣心里发苦,他就不该进来劝这一遭。
他拿起洛阳地图,其实也没毛病,就是宫殿修得太小家子气了,几十万人跑过来给刘琼修宫殿,结果宋恪挂羊头卖狗肉,真的修城去了,还售起楼来了。
这个不能提,一提估计更炸,“其实吧,半年这成果,确实很不错了,如果修大明宫,那几十万人除了打地基砍树运主梁也帮不了忙,木板得一片片上漆,宫殿都得是大木,这得伐多少树,还不防火。再说这下洛阳这草台班子,好歹能住人不是?以后慢慢修,一口吃不下个胖子,陛下莫生气了,让他给你赔礼道歉。”
宋恪当初为了赶进度,由于刘琼谋士团队改进度,原本计划的两年后天下一统再登基,变成越快越好,先立国占大义名声,逼江东与西凉投降。他也是在最短的时间,把这些都弄好粉刷装修完,不然洛阳怎么玩?总不能在蓟城登基吧,故宫也不是什么一年可完成的项目。
这么短的时间,除了钢筋混凝土,还指望古建筑能建这么快吗?
但事因在他,纵使他觉得没问题,但他实行了老板不同意也白搭,他服了软,拿过桌上橘子,走她身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