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锦衣夜行一(2 / 2)
她不动声色的看着,想着似乎可以欲见的将来。她一直说,她最快乐的时候,大概就是在幽州,创业的最初,是最为艰难冒险的时候。他们三个最为肆意,无话不谈,什么都敢为,仿佛天地一切都可任由他们改写。
随着地盘扩张,她越来越身不由己,她的感情,自由与意志,都得为权柄让步,为天下让步。她学着制衡之道,又不敢再继续加码,直到山河一统,她发现,她根本改变不了任何事。
她所能改变的,只是天下人希望变的,否则,她就要面对层层质疑与阳奉阴违,天高皇帝远,她强行改变除了吃力不讨好,什么也改变不了。
如果宋恪建洛阳一般,他建了,他按的是他们最初的想法造的,只是没想到,如一面镜子,照出人心诡测。
自她怀孕,身边照顾的人实在太多了,多到刘琼都冒了火气,诸葛亮又把宫内给细查了一遍,还好这时候宫殿少,什么事情很是一目了然。
她将沮授法正调了回来,提拔了一个政绩卓越的太守,一个叫杨越的新人当了兖州刺史,至于益州,刘备带着文臣团够了。沮授重新当了刑部尚书,看着郭嘉这侍郎有些恍惚,法正任了左相,诸葛亮居右相,两人在丞相府时有磨擦,毕竟治世思想方法不同,就容易出问题。
她与宋恪除了在朝会上见过,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说话了,除了工作上的事,他变得很沉默,导致谢衣在朝上更沉默,她依旧不动如山的听着大臣汇报。
她怀孕谢衣位置并未动,大臣们也默契的没有提。
科考如期而至,这应该是最后一年简易科举,明年停一年,后年开始,便开始院试乡试会试,科举规范化。当然举荐也可以,但她要求担保人,敢举荐也得敢负责人的德行不是?
由于是封名批卷,她看着最后状元的名字,陷入了沉默,司马懿。
无妨,曹操孙权她都用了,别说一个司马懿,毕竟如今司马家人才济济,如果想要治理天下,稳步上前,她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诸葛亮为什么如此被人景仰,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之前,他被后人口口相传了千年,武侯祠香火从未停过,当翻开他的记载,里面的人比故事里的更为能耐,像他如此才干还有品性的人,就算放浩瀚青史里,也是凤毛鳞角。
这一次科举的质量,肉眼可见的,比去年高了很多,大乔也挤了进来,她看着乔婉与孙尚香的名字,虽然靠后,但在世家发力的情况下,她们能通过层层筛选挤上来,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由于长安也得翻新,她将宋恪外派去了长安,让谢衣带人去江东,虽然吐槽江?是个烂摊子,但是也不能不管呀。
而且他们现在氛围有些压抑,容易影响她的心情,这不妥。
牵招来到洛阳,被小孩撞了一下,反应过来那小孩已经跑远,他从斜襟里搜罗到袖兜内,两只宽掌在自个儿腰封上下又摸一圈,指下抻的是这一身锦衣袍,边边角角掖平了褶儿,也没找见那一袋碎钱。顿住脚,定定瞅着前方一阵儿失神,稀疏两道眉毛就皱起来了,连同两眼凝得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