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县衙一游(2 / 2)

加入书签

沈梦珂秒懂,县令虽答应了条件,但又怕羊毛线织衣没想象中的效果,设置了一个缓冲期,有效果,条件兑现,反之,啥都甭想。

心里转了几圈,她还是真诚地行礼感激道:“小女谢谢夫人,劳烦夫人代小女向县尊大人致谢,他的仁慈让我们家鲤鱼跃龙门了。”

这话有些浮夸,但温氏听了嘴角翘起,是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她本身也觉得自家老爷办事公道,一个没甚背景的农家人的方子,就算什么也不给,要了就要了,谅那家人也不敢不给,但老爷非要答应这家人的请求。

她父亲不就是看中老爷做事有原则,又忠厚,这才把她嫁他,并且送上丰厚陪嫁。

婚后老爷虽一心公务,不算体贴,但他不纳二色,公婆又远在老家,后宅她一人独大,日子虽清贫,但比起嫁入高门大户的手帕交,她日子最是舒心。

沈梦珂察觉到温氏的好心情,赶紧趁热打铁地捞起一旁的包袱起身,再次跪下,包袱用双手举过头顶,“夫人,这是前些天家母用毛线织的毛线衣,做工粗糙,染的颜色又不好,还请您不要介意。”

温氏眼角叠起些微的细纹,毛线手套保暖轻便,按理说毛线衣也该如此,但万一呢,还是试过成品才好,她使了一个眼色,身边一个穿着褐色袄裙的麽麽走上前,接过了毛线衣。

这件毛衣的样式,沈梦珂在套头毛衣的基础上做了改良,首先衣领处,采用了现在的斜领,但却是半高领。

她用木头做了些圆扣,在领子左侧做成开口,一直到左肩中部,穿上后,再把圆扣扣上,这样穿脱方便,毕竟古代人都是长头发,做成套头钻的毛衣穿脱都不方便。

为了防止麽麽不会穿戴,她特别讲解了一番。

温氏好奇地问:“做成斜开襟不就好了吗?为何做成如此怪模样?”

沈梦珂腼腆一笑,“套头毛衣省毛线,另外我自认为套头的毛衣比开襟的暖和。”

温氏好奇地把毛衣拿过来翻看了翻看,套头毛衣比起斜开襟毛衣少了开襟处交错的部分,虽省不了多少毛线,但套头毛衣却减少了活动时候,开襟处的漏风现象。

她赞道:“沈姑娘真是蕙质兰心。”

沈梦珂低头腼腆道:“不敢当夫人夸奖。”

“沈姐姐,我阿娘从来不会轻易夸人的,她夸你,是你值得夸。”

周姑娘过来拉着沈梦珂的手笑着道。

她此刻的称呼,已经从沈姑娘变成了沈姐姐,她是真心佩服沈梦珂,能把毛线做出花来,不是一般的心灵手巧。

沈梦珂自然也意识到了这点,嘴角弯了弯,“那阿珂生受夫人的夸奖了。”

温氏温婉一笑,“小姑娘就该从容一点。”

然后又问:“这毛线衣上除了扣子,我没有看到任何缝补的痕迹,这是如何做到的?”

周姑娘也好奇地看向沈梦珂,问:“沈姐姐,毛线手套也没有任何缝补的痕迹,你是如何做到的?”

沈梦珂微微一笑,“用四根竹针织的。”

然后她科普了下竹针的样子,又道:“可以拿线过来,我可以当场演示一下。”

温氏一个眼神,刚才麽麽便走了出去,留下屋里的人继续说毛线的制作。

其实毛线的制作并不难,稍微有点女红基础的,听过就会了。

温氏和周姑娘惊呼:“这比蚕丝和麻线都易得呢。”

“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本身就不便宜。”

沈梦珂没忍住给俩贵妇贵小姐讲述养羊的难处。

母女俩相似的脸垮了垮,她们只想到了羊毛线织衣的好处,却忘记了羊毛对于穷人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两张漂亮的面孔愁云密布,沈梦珂怜香惜玉心起,安慰道:“不管如何,多了一种保暖衣裳,百姓们也能在寒冷冬日多一份温暖。”

母女俩愁眉终于舒展,“对极,就是这话了。”

就在这时候,麽麽回来了,带来了四根竹针,以及一团丝线。

沈梦珂把丝线拿过来,用几根丝线一起搓成稍微粗一点的线,她边搓,边笑着解释,“技术不够,怕丝线太细了,织的时候会断。”

后来温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