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拜师敲门砖(1 / 2)
“真好,有银子挣,还不用受冻。”
“是啊,工坊暖和,不像家里冷得跟冰窟窿一样。”
“不止呢,白天在工坊,家里不用烧柴,省下的柴火晚上烧,在家也能暖呼呼的。”
城里一处民房处,几个百姓边收拾羊毛,边笑着聊天,虽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脸色蜡黄瘦削,但眼睛里却闪着火苗。
不仅仅这里,安县还有几处作坊,有相同的羊毛处理作坊,也有吃食作坊,做高粱饴的,做山楂片的。
这些物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放,易储存,做多了,本县消耗不了,可以卖给过往的商队,不怕亏本。
而没有能够进入作坊的人,卖粮食,卖山楂果,挣了一笔银子后,一些身强力壮的百姓,商量了一通,租用了平板车,拿起砍柴刀,一起去走远路去无主的山林砍柴,之后运到县城卖。
冬日滴水成冰,草木萧瑟,但安县一个小小的县城,却迸发了蓬勃的活力。
周县令看着底下人递过来的折子,一向严肃的脸笑成了菊花,大声道:“好!”
今年冬天目前为止,死亡人数相比较同期少了50人,而税收却比同时期多了上千两,这是什么,这就是政绩。
有了这些政绩,哪怕他不去阿谀奉承上官,他的位置都能往上动一动。
周师爷在一旁抚须含笑,“如今局面,夫人功不可没。”
周县令深以为然,还感慨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因为高兴,他翘班回了后衙,他今天要着重感谢夫人,谁知回到后衙却扑空了,夫人闺女都不在家。
留守的丫鬟福身,禀报道:“老爷,夫人和姑娘去粥棚施粥了。”
周县令表示明白,最近夫人和闺女组织城里富户,搭建了粥棚,给百姓施粥,再加上城里多处作坊,现在百姓对他和夫人很是推崇。
他双手一背,迈着官步又回了前衙,夫人和闺女如此努力,他作为一家之主,不能拖后腿。
而温氏和周姑娘母女俩,今天打扮得很是低调,里穿毛衣,外套蚕丝棉袄,再披上一件蚕丝披风,保暖效果不比裘皮差,而且还非常低调。
而头上也只戴了两只仿点翠绒花,以及银首饰,比起旁边的首富家的张娘子一身裘皮,满头金首饰来,看着有些寒酸,要不是气质卓然,都要被人当作仆妇了。
张娘子有些尴尬,瞪了眼身边的奶娘,这人也不知道提醒她,打听县令夫人母女俩的穿着,这样一对比多失礼,万一被记恨多不划算。
于是她赶紧过来福身,不好意思地请求,“夫人,家有急事,先回家一趟,”
温氏虽没那么小心眼儿,但被人比下去,到底不舒服,点了点头答应了,等人离开后,她教育闺女,“记得以后出门聚会,要事先打听比你地位高的人的穿着。”
周姑娘受教,“是,阿娘。”
她今年十三岁了,过了年十四岁,亲事也要定下来了,以她的身份,肯定要嫁入官宦人家,这些社交场合的潜规则,得赶紧学起来。
温氏见状点了点头,然后又指导闺女给百姓施粥,要她面带笑容,声音也要温和亲切。
周姑娘一一照办,“大爷,您拿好。”
“大娘,您稳着点儿。”
她的态度得到了百姓们的交口夸赞,“县令千金菩萨心肠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