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4第74章(2 / 2)

加入书签

其一,万牛镇商品凋敝,那边也许是个可以开发的好地方。

其二,目前村子所在的地方也算是个枢纽,若能把村外的淤泥清除,将河水改道,让小河汇入大河,就能建设出一个码头,虽然地方不大,可是也能容一般船商停歇。

前面的倒好说,去万牛镇找合适的铺子,能买则买,买不了就租,改造以后开门营业就行。

后者的工程量不算小,而且私自改河道可能是个违法行为,盛屏建议先去万牛镇看地方,而后再做决定。

她又拿了一百两银子出来,“荣二叔,这个钱,你收着。”

荣树河没有跟她虚与委蛇。

他现在没钱贴补村里,这一年庄稼种不成,村里人吃的喝的都要靠存粮和存银,没人能拿出钱来,既然她有诚心,他也就厚着脸皮收下来。

“前面的就算了,从这笔钱开始,你给多少,我记多少,以后连本带利还你。”

这钱也是她辛苦挣来的,她当然不会一直捐钱出去,就当是存银行了。

“好。”

盛屏想到家里收的芋头,野外生长喜水喜湿,生命力旺盛,想来这时种到地里也能活。

“我家里有一筐子的野生芋头,它们倒好种,种到边角小地块上正好,明儿个你们拿去种上,平时要多浇水。”

荣树河点头,“好,野芋头管饱,种得了也能吃一阵。”

盛屏摇头,“今年种出来别吃,留着做种,明年继续种,这东西高产耐放,等村里人人都能分得了,再吃不迟。”

荣树河笑,“难怪你特意在院子里种了好些,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荣树河想了想,这里气候是适合种棉花的,五十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种粮不够吃,也不够交税,就是各家平分,也不过一个月的口粮,倒不如种些值钱的。

“绣坊少不得要用面料,蚕丝不易得,细棉布倒是好做。”

大部分村民家都有纺织机,只是以前多做麻布、麻绳,手艺粗糙,不过工艺大同小异,想来做起来不会太难。

“这里浇水也不容易,棉花耐旱,我想把村里的地都种上棉花。”

在种地这方面,盛屏自然不比荣树河经验老道,听他这样一说,便道:“若是这样,织布坊也得建一个。”

“今年可以先放在绣坊,若是收成好,再建织布坊不迟。”

稳妥且不浪费钱,这点盛屏同意。

有了织布坊,染布坊也得建一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盛屏继续说:“还要建一个豆腐坊,王大叔在镇上的生意好,但是小院地方没那么宽敞,好些需要晾晒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