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7第87章(2 / 2)

加入书签

盛屏和荣田涧这才点点头,表示支持他的决定,跟着就让人给河道清淤。

这也算是有经验了,清出来的淤泥照样不浪费,往郊外运过去,倾倒在荒坡上,后面也许能派上大用场。

清淤工作做到一半,盛屏又和文杏去百草村和秀水村收大蒜、大豆、黄瓜、刀豆、佛手瓜,用以做泡菜。

胭脂铺暂时没法开,盛屏干脆让文杏把腌菜、泡菜学好。

“这些小菜,我的两个店,还有米家粥铺都是长期要的,你只管去收来制作,别怕太多卖不出去。”

文杏很感激,做起事来相当卖力。

整个镇上的人都动起来,一直忙到了七月底,码头修整完成,商铺也装修完毕,各种商品摆在柜上,而店里掌柜清一色都是女子。

她们随丈夫搬来镇上住,既能照顾家人,也能看铺子挣钱,好过在家枯坐,闲时还能做点儿针线活,囤一囤再送到村里的绣坊手里,又能得些银子,各个都积极有干劲得很。

为了让她们能迅速上手,盛屏提前进行了一个扫盲工作,先把会识字的人点出来,一共有六人,这六人各有两个徒弟,她们负责教会她们认简单常见的字,然后再单独给这六人培训算数、拨算盘。

大约是得益于九九乘法表和加减表的帮助,她们学得认真,成长很快,她们作为师傅学会以后再去教徒弟,一个师傅管两家铺子的账,荣田渠那头也是如此,不过他带了六名徒弟,趁客栈还没来客人提前准备好人才。

三家客栈在盛屏看来,倒也简单。

这三家客栈的格局是一样的,前厅留六张桌子,供人吃饭,后院六间房,屋里摆上一张榻、一张桌子即可,院子里单独修了一个洗澡间和茅房。

总共十八间房,虽然简陋,但供一般走商歇脚是不成问题的,至于饭菜,谁家主妇不会做饭呢?馒头、烧饼、包子、粥,并几样小菜、咸鸭蛋和几样时蔬小炒就成了,也不多费事。

客栈配备一个掌柜,一个跑堂伙计,一个厨娘,一个打杂的,也就成了。

在店里和商铺工作的都是女性,男人们则要去地里、码头忙活,这样一分工,来到镇上的村民几乎各有其职。

另一边的‘原住民’闲不住了,纷纷跑去码头、商铺询问可要做工的人,当下自然是没有的,不过盛屏让荣田涧别把话说死。

后头要收小麦、各种豆子,也许人手不够,需要雇人,若是老天帮忙,外头收粮的船愿意在码头上停一停,他们既能把粮食卖出去,也能提供一些搬运工作给船工和脚夫。

盛屏从来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在七月初时,她看着田里黄灿灿的小麦,就让人去万安镇的码头宣传了一番,还真让她接到了一笔订单。

刘成是个寻常的粮商,赶巧去万安镇收粮,他是散户一向去得早,他得看看粮食的长势,才能给出定价,那天他一登码头,就有一群小孩,嘴里嚷着“万牛镇、小麦黄、大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