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第45章(2 / 2)

加入书签

刚晒完稻子,气温突然急转直下,枝头一下就挂霜了,又加上这雨连连绵绵不断,人只要一出门就一脚泥,进出变得非常不便。

姜爱华庆幸自己挑了个好天气一口气请了那么多人帮忙,这才赶在还有太阳的时候把稻谷全晒干进仓了,村子里那些地种得多的还有好些稻谷没有收回来,被雨一淋,再一冻,直接在枝头就结出冰霜来,太阳出来后再照一照,发芽了。

而大部分人虽然把稻子收回来了,可是没有太阳晒,在家里一直堆着,也开始发芽,整个上社村,不,应该说是整个梨花镇的人们都焦虑得不得了。

尾稻比早稻一百斤要贵十块钱,种田为生的农民都指望着尾稻能卖点钱好过年的,现在稻谷没晒干,不是发霉就是发芽,甚至还有很多烂在地里没收完,就没有哪个人不焦虑的。

只有五亩稻谷的姜爱华家反而是村子里少有的没有受灾的了。

但天气骤冷又下雨,她出入也很不方便。

姜成才夫妻从每天晚上都回来变成了几天回来一次,就这样还因为路太烂摔了好几回,姜爱华心疼了,让他们一周回来一次就好,怕姜成才担心家里只有她跟月华,她还去梨花镇买了一条半大的黑狗回来守门。

天气一冷也影响了母鸡下蛋,150只下蛋的母鸡平时每天能下一百二十多只鸡蛋的,这几天只有一百只左右,每天也就捡个八九斤鸡蛋。

姜爱华算了一下,现在才十一月,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母鸡不爱下蛋了,等到十二月一月二月这三个最冷的月份来临,下蛋的母鸡肯定会更少,收入可能要锐减了。

哎,搞农业,真的很难赚钱啊!

她也想到县城去生活,但她没有本钱,暂时还离不开农村。

这天一大早天色就阴沉沉的,九点多开始,从小雨下成了中雨,清溪里的水都上涨了不少,姜爱华抱着月华坐在家里,从大门往地里看去,发现还有人在冒着雨收割留在地里的稻谷。

唉,遇到天灾,农民的日子可真难啊!这个时候还没有收完稻子的,基本上在枝头也冻坏了,收回去得另外放着,免得跟好的混在一起,当了来年的谷种,这种有□□成都是不会再发芽的了。

一直下雨,温度很低,姜爱华家没有温度计,但她估摸着现在也就六七度左右,嘴里呼出的气都是白色的,家里的火盆一早就烧上了,她跟月华两个人就在门口烤火,火里还烤着几个番薯跟芋头当早餐。

这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不但没停,到下午的时候反而越下越大了,这时候就算是披着雨衣也不可能在田里割稻子了,冻坏了身体要看病,花的钱说不定比这收回来的稻子还贵……

姜爱华下午披着雨衣喂完了鸡,回来的时候看了一圈家里的泥房子,连续下了这么多天的雨,今天还这么大,泥墙根都泡得湿湿的,看着更危险了。

她进屋后把存折跟现金都拿了出来,在数家里现在有多少钱。

自从月华找回来后,家里的经济大权就名正言顺地交到了她的手上,连姜成才跟罗家珍的工资也都交给她保管,她每个月去一回梨花镇上的农信社,把大头都存进去,如今看了一下存折的余额,有7500块钱了。

加上零散的现金五百多块钱,一共就八千块钱左右。

今年村子里建楼房的人多了许多,姜福添家拿到卖山的钱后就开始建,建了两层的小楼房,用大白抹了一遍就住进去了,虽然看着简陋,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非常好的房子了。

旁人问一问花了多少钱,姜福添伸出了两个手指??两万,并表示还有材料费跟人工没有还完。

所以村子里现在对于建楼房有一个说法,存款不到万元不打地基,因为光是打一楼的地基就需要六七千块钱了,另外几千只够建起一楼的壳子,要想盖二层,那得再加一万。

姜爱华家的存款不够一万,所以一直没有动工。

姜成才跟罗家珍都觉得到明年年中的时候,家里的存款怎么说也能凑够一万了,到时马上就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