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偏心(1 / 2)

加入书签

因着太医年初对长信侯病情的诊断,侯府对于长信侯的丧事一直早有准备。

吴氏的身子自从生下幼女萧渐淑之后,便落下了病根,对于操持整个侯府之事力不从心,就连萧渐鸿和杨明珠的婚事都是在侯府二爷萧昌盛的夫人孙氏的协助下才办好的。

杨明珠一过门,吴氏便迫不及待地把管家之权交给杨明珠。毕竟孙氏是二房的人,与他们大房总归不是一条心。

上一世杨明珠提早就备好了丧事的一应事物,唯恐那一日突然到来她会忙得措手不及。只是没想到,长信侯去世的时候,她被关进了祠堂。

萧渐鸿是铁了心要惩罚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跟外面的人说杨明珠这个世子夫人的,就连长信侯去世这么大的事都不让她出面。

长信侯的生母余老太君自先长信侯去世后便去了西山寺礼佛,长伴孤灯,不理世事。就连萧昌茂在战场上身受重伤,她都不曾回来过。

这次长信侯去的突然,虽然杨明珠连夜就派人去西山寺传信,可一时半会儿余老太君也赶不回来。

一身缟素的杨明珠同其他萧家人一同跪在灵堂前,给前来祭拜长信侯的人一一回礼。

吴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中途不知道厥过去几次,杨明珠担心她旧疾复发,只好让侍女把她扶到堂后。

萧渐鸿直挺挺地跪在最前面,他一直低垂着头,面无表情,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灵魂。

跪在杨明珠右手边的女子便是萧渐鸿一母同胞的妹妹萧渐淑,她正值豆蔻年华,萧渐鸿回来之前,吴氏一直在张罗着给她相看。

大周重孝,若是父母有丧,则儿女要为双亲守孝三年,待三年期满才能谈婚论嫁。

眼看萧渐淑已到议亲的年纪,吴氏担忧她会受孝期的影响,耽误出嫁,便心急火燎地带着杨明珠给她相看。

杨明珠不得不以长信侯府世子夫人的名义广散名帖,举办各种赏花宴,因此还被京中的贵女们议论,说她没心没肺,夫君在前线打仗生死不知,她还能在后方沉迷享乐。

此时,萧渐淑早已哭红了双眼,她不停地抽噎着,整个人虚弱地仿佛被风一吹就倒,全然没有往日那般嚣张。

毕竟还是个小姑娘。

杨明珠叹了口气,拿着自己的帕子给萧渐淑擦眼泪。

因为相看一事萧渐淑素来与杨明珠不对付。萧渐淑觉得杨明珠一心想把她嫁出去,好在整个长信侯府作威作福,因此总喜欢时不时地找些事为难杨明珠,虽然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起来也颇费心力。

起先杨明珠并不知道这些,她只当萧渐淑是小姑娘脾气,便尽量顺着她,直到长信侯去世后,吴氏为了不耽误萧渐淑出嫁,匆匆把她嫁给一个世家公子,萧渐淑抵死不从,被吴氏关进祠堂,姑嫂两人落到同样的境地,她才知道这其中缘由。

这一世杨明珠本不想再与这长信侯府里的人有何瓜葛,可是看到哭得梨花带雨的萧渐淑,杨明珠还是心软了。

“嫂嫂,”萧渐淑的嗓子都哭哑了:“我没有爹爹了......”

说着,萧渐淑扑进杨明珠的怀里。

杨明珠愣了一瞬,犹豫了许久,终是把自己的双手放在萧渐淑背后,轻拍安抚。

长信侯毕竟是从战场上落下的病根,虽然没有战死沙场,但也算是为国捐躯。承德帝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下了圣旨,要长信侯府以最高规格为长信侯筹办丧仪。

朝中大臣听闻此事,便知道承德帝是有意在培养长信侯府的世子,当今朝中最缺的便是武将,萧渐鸿在临津之战中大获全胜,确实是个打仗的好苗子。

前来侯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既有朝中大臣,也有王公贵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