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62章 [修]nbspnbspnbsp建立乌托邦的前提(1 / 2)
于是,征粮税的主客体由原本弱势的长日村和代表官府的强势收粮官两方,变成了复杂且庞大的长日村一方和收粮官一人。
为何另一方会是收粮官一人?因为收粮官这次收粮,与他同行的护卫其实是此次驻军将领罗冽的直属亲兵。
有西州这个常年不交粮税的作为典型在前,又有辰州官员经历过上下清洗在后,现在官府里勉强能用的都是辰州本地人,韩知府对他们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哪里会让本就是本地人的衙役们下场收粮?
天高路远,罗冽跟朝廷讨要军饷不成,皇帝便让辰州收上来的粮税拿一半出来给罗冽充做军饷。于是,韩知府和罗冽一合计,决定将罗冽从西北带过来的亲卫队分派出去收粮。
对于罗冽的亲兵们来说,收粮是借口,收集辰州的地方消息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又因为长日村在辰州的地位特殊,跟着收粮官过来收粮的这几位在军中职位最低也是千户,高的甚至有武骑尉的勋号。
他们本就有接触罗家寨的任务,从杨老夫人那里知道罗君池几人是罗家寨的人后,当然不会故意刁难,为之后的继续接触自找麻烦。
收粮官原以为跟着来收粮的是一伙人,没想到自己孤立无援,内心憋屈得很,对村民们说话也越发不客气起来。
这就是韩知府一叶障目的地方。
韩知府初来乍到,便以为剩余的本地官员上下一心,却忽略了人性。先前辰州府府衙上下被各大山寨压得喘不上气,尤其是给官府做事的底层官员和衙役们,几乎都受到了来自上司和山寨的双方挤兑。
前任知府还在时,他们对之前的上司有怨气,因为上司的不作为,他们只好忍气吞声的在两头当孙子。现在旧上司倒了,又有了新的靠山,这些因为官职不够没被牵连的人反而成了辰州新的地头蛇,难道会不借着新靠山的势力,拿跟山寨关系近的百姓们泄愤吗?
要知道,这些做底层小官的,平日没少受仗着有山寨撑腰而耀武扬威的百姓们欺负。如今换了天,更容易对百姓们产生莫名其妙的仇视和优越感,好像换了上司后,他们就不用再受气,更加容不得百姓有一点抱怨。
收粮官便是如此,之前负责溪虎山这一片的收粮官被牵连后捋了官,他作为小吏升官后是第一次来长日村收粮。
这段时间,他威风极了,不管是哪个村的人,见了他,都客客气气的。米斗称量,向来是装得冒尖儿了才住手,这长日村的人有什么好抱怨的?
全然忽略了先前虽然是十征一政令,但实际上的粮税是十征四,只不过辰州吃皇谷的人少,没人敢计较。在辰州人看来,皇谷嘛,留着大部分也是拿来喂猪,反正粮税交够了,交得多点就多点吧,他们这些草民斗不过当官的。
今时不同往日,十征一装一斗冒尖,和十征六装六斗冒尖,能一样吗?皇谷倒进米斗里,甚至把粮袋抖干净了都不够交粮税的,这不明摆着抢人嘛!
再加上收粮官趾高气昂的态度,长日村的村民们更不可能惯着他。
曾经有人或多或少的跟以前的官员打过招呼,希望能够对长日村特殊关照。所以长日村的大多数村民是没经历过太严重的剥削的,而从北方过来的人都经历过逃难,皇谷也好、糯米也罢,他们是有什么吃什么,不挑食。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境,长日村的村民们虽然不敢直视收粮官,但当面蛐蛐的声音可不小,话里话外脏得不行。村民们的粮税交不够,收粮官火气也上来了,很快,双方之间就发生了口角争执。
这种争执愈演愈大,最后发展到只要收粮官换一家人收粮,马上就有人跟在后面开口骂娘。别说什么有杨老夫人在场,气氛到了,杨老夫人和杨宅的护卫们也不管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