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9第169章 [今日一更]nbspnbspnbsp(1 / 2)

加入书签

历史上发徭役的时候,很少有官府配合发放餐食的。首先是人数太多,其次需要耗费的食物体量太大,难组织也不划算。

故而一开始南诏发徭役的时候,百姓们可谓是叫苦连天,家里更是一个推一个,谁都不想去。不怪百姓们推搡,往年去徭役的人回来,几乎不成人形,他们都有心理阴影了,哪里愿意去?

但罗乐不是走寻常路的人,她发的徭役,当然是符合半个现代人最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的徭役……

为什么是半个?因为她在南诏确实正儿八经处于封建地主阶级,且暂时还没有自己插自己一刀的打算。

罗乐想得简单,既然这块地早晚要是她的,她也不打算做一个剥削人的奴隶主,那现成摆在这儿的好名声,凭何不要?

她不仅要,还要以现任昭贤郡主的名义大力宣传给她做徭役的好处。

什么包吃包住啦,每日发工钱啦,总之,徭役的好处多多,鼓励大伙儿积极报名,要是干得好,下回再发徭役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得个小队长来当一当。

昭贤郡主在南诏的地位相当于大安的太子爷,太子爷是什么?是储君,是未来的南诏王,能忽悠大家吗?

再加上南诏那百年出一位女王的传统,有了南诏王的宣发,南诏百姓虽然将信将疑,但身体还是积极得很,原本的推搡变成了争抢,纷纷踊跃报名。

这可是女王诶,他们南诏的历史上的女王可能身体不太行,但就是没出现过昏庸的女王!

虽说不是每个村都有一位百岁老人,见证过上一任女王的辉煌成就,可每个村一定有那么一两户乘上了女王的发展东风,成为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大户!

能变得有钱,谁不想发达?

故而修建事宜比罗乐想象中发展得还要顺利。

人一多,为了让大伙儿都有参与感,这负责每个部分的人的工作时间也各有不一。比如大锅饭,只要是个人都能上手的,所以工钱是一日七文,每日一结,人也是每日一换。

而修建房屋的,换来换去也不妥当,工钱的发放规律与做饭的也不一样,如果按照天,有人拖延工程进度,怎么办?故而是以修建好一间屋子为更换周期,修建好一间屋子得一百文,房屋质量决定去留。

至于修建铁路,这活儿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想修路还得学习三天,通过考试后,才能上岗,其待遇也比前二者更好,不仅提供工钱、吃住和三餐,还会为修建小队的成员发衣服,等修建工程结束,衣服可以由成员自由选择带走或不带走。

如果选择带走,但衣服破损了,还可以免费更换崭新,当然,衣服旧了的也可以选择免费换新,但这儿有一个坑,那就是虽然铁路修建小队的成员拥有下一次徭役争当的小队长的权利,但官方会优先考虑当初选择带旧衣服走的人。

罗乐这么规定自然也有考量,免费的东西很难会被人爱惜,可她的钱……咳,南诏王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哪能让人随便浪费呢?

这话不能直接说,否则显得她太抠门了,故而官方统一话术为:南诏王听闻昭贤郡主爱惜物品,自然也希望治下子民学习郡主的优良品德。

意思是上面的期许摆在这儿了,但他们可没硬性要求铁路修建队的人爱惜衣服,修建队的人就自己掂量掂量,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待发下来的物品,还是效仿昭贤郡主……

能通过考试的都不傻,南诏王多大年纪,昭贤郡主又才多大?接下来起码有个二三十年是昭贤郡主来统治吧?到那个时候,即便他们老得干不动了,可谁家没孩子?

为了子孙,当然也要给郡主留下一个可靠的好印象……

辰州和南诏自古以来就常有往来,百姓们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毫无压力,两边休息的时候自然而然会聊起家乡趣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