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三苏之家(2 / 2)
过了年,苏洵正式为苏衡启蒙。按照苏洵原本的计划,是一日教三个大字,没成想,一教之下,他发现长子聪慧异常,一教便会,一点就通,识字速度远超同龄小儿。别说三个大字,就是一日三十个大字,苏衡也照样能记住。
苏洵大喜过望,长子如此天资,他少不得要炫耀上一番。于是,王家书坊的王掌柜、谭家木匠的谭十一郎,凌家刷牙铺的凌大郎……凡是苏洵在路上遇到的人,都免不了被他拉着炫儿子。
那苏三郎稳重知礼,确实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若是苏洵大大方方地炫儿子也就罢了,但偏偏他炫子的方式过于刁钻,惹得眉山县中凡是有儿子的人家,提起苏洵都气得牙痒痒。听听那苏明允说的是什么话??
“唉,王掌柜,我实在发愁啊。你说我家衡儿识字也太快了些,我前两天刚做写好一本识字字帖,里头足足有一百字呢,全是我精挑细选的。结果,我家衡儿三天就都认全了。你说,这是不是很愁人?”
“十一郎,你等等,别急着走呀,我想跟你讨教个事儿。你说,用什么法子才能让家中儿郎多出去走动走动,不要老待在书房里看书啊,练字啊什么的,这多伤眼睛啊。不不不,我不是在拿你当消遣,我是很认真地在请教你。我家衡儿自从开始识字,就沉迷看书,往往一看就是半日,喊他用饭都要喊上半天。你说说,我该如何是好啊!”
“凌大郎,凌大郎??你别走啊,走那么快做什么!凌大郎,凌大郎??”
很快,苏洵就成了眉山县“人嫌狗憎”的存在。苏洵叹口气,觉得很是寂寞如雪,怎么都没人能理解他呢,他是真的很苦恼啊。
对了,阿兄应该还不知道这事,衡儿是他亲侄子,衡儿的学习进度理当让阿兄这个当伯父的知晓才是。思及此处,苏洵兴冲冲地去铺纸研墨,提笔洋洋洒洒地给苏涣写了足足五页家书。
先不论等这家书寄到苏涣手中,苏涣那般温雅如玉的人,看了信都忍不住嘴角一抽,把揍弟弟的冲动强压下来,现在先来讲讲,苏洵的另一个“烦恼”??给次子起名。
眼看着苏四郎已三个月大了,苏洵便开始琢磨着给次子取个好名字。可是偏偏,想起几十个名字都不满意。最后,还是从苏八娘的名字上获得了灵感。
“轮辐盖轸作为一辆车的构成部分,各有其职。我为八娘取名‘苏轸’,而‘轼’作为车前扶手的横木,看似毫无用处,但也是构成一辆车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便不再完整。我看,四郎不如便叫‘苏轼’吧。”
苏洵侧首征询程氏的意见。
程氏只温婉笑笑:“当初,衡儿的名字是他自己选的。‘轼’这个名字好不好,不如洵郎也让四郎自己决定好了。”
苏洵颔首道:“也好。不过,四郎现下在哪呢?”
“大的小的都在衡儿房里呢”,程氏眼里露出一丝无奈与醋意,“四郎一睡醒就哭,谁哄都不行,只有衡儿哄他他才不哭。从早到晚,只要醒着就喜欢黏着衡儿,睡觉也要衡儿哄着才肯入睡。我看呐,我这当娘的反而是最多余的那个。”
“他们兄弟俩感情和睦也是好事。你看兄长家的那两只皮猴子,不欺和不疑就三天两头打架闹矛盾,今天这个投诉阿弟抢了他的磨喝乐,明天那个告状说阿兄睡觉抢他被子害他着凉,哎哟闹腾得不行。”苏洵对自家两个儿子成日黏黏糊糊倒挺喜闻乐见。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不欺和不疑都大了,尤其是不欺,在书院念书,性子也变得沉稳了,如今兄弟俩感情好得很。”
苏洵与程氏一边说着闲话一边走到苏衡房前。房门虚掩着,苏四郎“咿咿呀呀”开心玩耍的声音正从里头传出。两人对看一眼,相视一笑。果然在这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