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天才的诅咒16(1 / 2)
孪生素数猜想是波利尼亚克猜想的弱猜想,若后者成立则前者一定成立。
这一说法没问题。
但这完全不意味着孪生素数猜想没有价值,配不上《数学年刊》,更不是网友恶意揣测的,叶淮在解决波利尼亚克猜想时,顺便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并将它送给了萧凝。
只要是数学专业的都知道这话有多荒谬。
叶淮选择将孪生素数猜想作为申报的课题而非波利尼亚克猜想,就是因为后者难度高,跃过前者直接解决后者几乎不可能。
波利尼亚克猜想在叶淮解决前,国内数学界都认为要完成这个课题至少十年。
前提是孪生素数猜想有进展后。
叶淮之所以艺高人胆大,后期与萧凝选择双线并行,也是因为两人是一个课题组,实时共享思路。
萧凝的方法和思路能够给叶淮以借鉴,而叶淮在利用前者解决波利尼亚克猜想过程中又能更新迭代出新想法给萧凝,帮助她完成孪生素数猜想。
浅层简单来说一个前推,一个倒推。
既能相互检验,排除掉错误思路,又能加快效率。
唯一的难点在于对合作者双方的能力要求高,但凡萧凝卡住,叶淮直接难度飙升,也因为萧凝给力,两人又全程密切配合,叶淮才紧随其后完成了波利尼亚克猜想。
按照送审时间,萧凝的论文该早于叶淮刊登,只是萧凝论文通过后,编辑给叶淮插了个队,想必《数学年刊》的编辑也是看出了两篇论文的关系,这才有了这惊人的一幕。
然而全国数学专业的本科生有多少,近些年国内每年本科生招生总数在450-500万之间,数学类专业年招生规模时2.5-3.5万人,占比不到1%,而国内本科率不到40%。
要想让这些人全部搞清楚,无异于痴人说梦,不然就不会有人质疑研究哥猜“1+1”问题的价值了。
网友对萧凝的质疑,很难说不是这个世界对女性数学天赋的刻板印象。
*
事实上,相比网友的质疑,专业人士更能看到萧凝的价值。
毕竟数学天赋这种东西比钻石都亮眼,是遮掩不住的,无关男女。
萧凝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的方法,即L函数与模形式的相互作用,相当创新和亮眼。
叶淮正是拓展运用了这一方法,解决了波利尼亚克猜想。
可以说萧凝制造了L函数与模形式这把剑解答了孪生素数猜想,而叶淮将剑磨得更锋利拿下了波利尼亚克猜想,很难说谁功劳更大。
男女朋友的两人互为对方二作的行为,更让大家相视一笑,谁说数学家不懂浪漫,笛卡尔心形线、斐波那契数列、科赫雪花集合不都是数学家表白的好手段。
北大报告厅,座无虚席,还有国外飞来的数论领域的数学家。
数论领域沉寂良久,所有人都想知道这把绝世宝剑还能剑指何处。
萧凝和叶淮相继上台,范院长见到眼前这一幕,嘴都笑咧了。
北大数院在国内是首屈一指,但基础科学领域,国内依旧落后国外一大截,一是论文数,二是顶尖数学家人数。
国内至今没有一位本国国籍的菲尔兹奖,这一直是国内数学界的遗憾和心病。
北大数院作为领头羊,进入千禧年也一度辉煌,出现过张玮、许晨阳等年轻数学家,被誉为“黄金一代”,可惜都没能拿下菲尔兹奖。
如今范院长又看到了希望。
这场报告会,不仅代表北大数院,还代表华国数学界,隔壁清大自然不能缺席,来得是老熟人,华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席院士。
席院士很不想看范院长那张老脸。
刺眼、太刺眼了。
*
网上的谣言,萧凝不在意,她没时间,也不在乎。
就像《超凡智脑》节目播出,她从出场到拿到冠军,一直都有争议,微博下面有支持的,也有怀疑黑幕的。
但和综艺节目放任甚至乐于“激烈讨论”不一样。
她不在乎,叶淮在乎,北大数院在乎,华国数学界在乎,他们不会允许国内网友迫害自己本土培养的数学家。
报告会后,视频同步上传到了北大官网,并治理清除网络不实言论。
萧凝是事后接到父母的安慰,才后知后觉意识到有这么多人站在她身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