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继续清点物资(2 / 2)

加入书签

安若想着自己之前看到的微黄色、呈颗粒状粗盐,里面颜色偏暗的部分比现在边溪吃的盐多,但苦于没有条件能处理提纯,她只能寄希望以后能有办法,在吃之前处理一下。

她并未多说,只提醒搬盐的父亲要给刚才狩猎队还没换盐的人留些出来。

“若若,没有你想要的大陶罐,最大的也就和木川娘现在用来煮肉汤的那么大。”

黄华把装着陶罐的藤筐一一挑过来,摆在草席外对安若说到。

“等下我看看。”

安若一直未对换大陶罐的计划抱有多大希望,尤其是这次换的陶罐还在计划之外,故而也并不失望。

她早就打算在解决群队温饱后,弄个陶窑出来让边溪人尝试自己烧。虽然不知道怎样的配比能烧出合适的陶器,但在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她杂七杂八地接触过不少与陶器瓷器有关的知识。尤其是自家农庄研学项目里本来就有手工做瓷器的课程,作为老板虽然没有带教,但是对整个流程和方案还是有印象的。

再加上影视剧、手工博主、纪录片科普,把这些总一下,已经十分完善了,再用自己小时候玩泥巴在火里烤出东西的“天赋”,带着大家一点点试,一定可以烧出来陶器,指不定瓷器也一步到位。

人总得有梦想不是,她乐观地想。

陶器虽然用的藤筐多,但数量并没几个,很快安若数好了。只是她心中对陶器怎么分有个想法,这需要和家中的三人领导小队具体商量,看是不是能在边溪施行,便只在写字板上记下了数量和几个提示的词句。

想着下午还要在这里详细地登记造册,安若站起身预留出要做炊具的数量,再按照分好的大小放进不同的藤筐中,与大家一起将陶器搬进仓库。

“只关木门就行,下午我还要来做牍册。”

看父亲打算把山洞里面的石头移过来堵门,她连忙出声提醒。

“那你要把写字板放里面吗?”

“不用。带着一起就行,上面有记其他东西。”安若转头看提在林昱手上的写字板,摇摇头。

“那行。”辰安闻言,便领人走到山洞外,推过木门关好,再照原样打好绳结。

“对了,?给你。”看到绳结,站在一边的禾木才想起来自己忘了事儿。伸手将放在洞口外面高台上的解绳器拿下来,递给安若。

“我记着呢禾叔,不怕你忘记的。”安若笑言。

“我知道,因为若若是我们边溪最负责最聪明的小管家。”禾木借用安若在边溪自己给自己安的管家身份,打趣道。

作为一个装着成年人灵魂的小孩,安若对这样地自卖自夸有种莫名羞耻。她尬笑两声,快速收好骨?,叫上林昱抬起写字板就跑,把笑意明显地“小心点”抛在身后。

*

“阿嬷,我们回来了。”

回家的两人远远就看到家中老人顶着大太阳在晒草药,连忙跑上前去,放下手中拎着的写字板,一起帮忙。

“都已经弄好了吗?”

听到外祖母地询问声,安若头也不抬:“算是吧,下午把细账做好就可以了。阿娘还没有回来吗?”

“回来又走了,她看离午饭还有阵子,就又带人去了草岭,说是要趁着这两天天气好,尽可能多摘些果子晒干了存起来,冬天多种吃食。”安溪拿着草药指了指山洞里面,“你用来记换盐的写字板给放进去了。”

“哦,好的。本来还说等阿娘一起商量给族人发东西的事情呢。”以防外祖母不清楚,安若把这次换回来的东西更仔细地讲了一下,顺便还说了要给狩猎队和采集队人手发一把石刀的打算。

“是好事,这样他们有了工具后,遇上点什么也不算是赤手空拳了。”

果然,外祖母如安若预想的一样,对这样的做法没有一点犹疑就同意了。

“还有……

“我算了下阿父这次在大集上换回的陶罐,这次只给月姨留下大点的做饭,剩下的可不可以给五岁以下小孩,四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一个,再给李阿爷他们那个洞穴三个,方便大家冷的时候用热水。剩下的再收到仓库中,等冬天或者以后有用的时候再说。”

安若整理了下语言,将自己在清点陶罐时冒出来的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