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13章(2 / 2)
“退下!”
侍卫不情不愿地退出客堂。
“关门。”
侍卫关上大门,但却没有离开,只要门内声音有异,他们便会再次进屋护主。
“郗九啊,你以为老夫是什么样的人?”
郗月只是看着他,没有说话。
裴司徒也没有等他回答,站起身走到郗月面前,近到郗月一伸手就能捏碎他苍老布满皱纹的颈项。
“十六年前,十一和十三的父亲,是老夫亲自送到木行之军中的,也是老夫亲自去接重伤的他回来的,还没进家门口,他就……老夫也有许多事情做不到。”
裴司徒目光沉沉,语气却平缓,仿佛不是在说丧子之事。
“老夫不是司马……”
郗月身体一震,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裴司徒掌土地、赋税、钱粮调度,并不能直接过问军队调度。十六年前,驱逐北夷、收复北境的主力是西境的木王爷,祖父、父亲、裴三爷、义父都投到木王爷军中,共退北夷。
邵司马……呢?
朝廷大军……呢?
军政、军赋当由司马调度,为何驱逐北夷时,不见大康其他兵马?
“北境收复后,三公议政。邵司马提议让朝中武将去驻守北境,以免木氏坐大,被老夫以北境不稳,北夷随时可能反扑为由否了。
“十年前,再次击退北夷后,穆将军请求补兵,邵司马再次提出换防,老夫以北境守卫足够,无需换防为由,搅了他的计划。再后来,邵司马屡次想接管北境,甚至不惜劫掠半数粮草,逼老夫让步,老夫依旧没答应。
“老夫索性联合朝中大半官员,主动提出不再往北境送粮草和补兵。”
郗月瞪圆眼睛。
裴司徒无奈苦笑,“你可知我为何要这么做?”
郗月抿唇不语。
“因为,若是北境落入他们手里,等于拱手把北境送给北夷。”见郗月态度缓和了些,裴司徒寻了张席子,坐下,“你可知五年前的黄氏之乱?”
五年前,黄氏乃江东最大的豪门之一,属地远离京都,悄悄私蓄了五万兵马。
黄氏趁皇权交接、朝廷动荡之际,直取京都,意图篡权。
郗月:“黄氏之乱平息了。”
裴司徒扶额,然后笑了,笑得苦涩:“你可知朝廷平息黄氏之乱,用了多少兵马?”
郗月摇头。
正值皇权交替,新帝却心智如稚童,北夷抓住时机南侵,义父率领江北军艰难抵御北夷,连年方十二的她都上了战场,哪里还有心思关心江东之事?能知道黄氏之乱发生和平息就不错了。
“足足二十八万。黄氏之兵,未曾见过血,亦无良将统帅,朝廷却足足牺牲了二十八万将士,才平息那场叛乱。若是将这样的兵马送往北境,你觉得要多少人才能抵挡住北夷大军?”
多少都不行。
这样的弱兵送去战场,只会全部成为北夷铁蹄下的亡魂。
“我们可以练兵。”郗月舔了舔嘴唇。刺痛传来,舌尖尝到一丝咸腥,她被怒意冲昏的头脑又清醒了些。
“你以为他们会让你们接手他们的兵?”裴司徒摇头,“大康朝廷里的这些蠹虫,杀敌平叛、管理百姓样样不行,却个个都是结党营私、揽权、排除异己的一把好手。为了逼老夫让步,邵司马甚至派兵把守住所有与北境的通道,切断老夫与北境的联系,只为让老夫不得插手北境之事。”
十六年前,先帝尚在,裴司徒和木王爷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出兵收复北境,但却被邵司马联合朝中所有武将以战力不足,只够固守江东为由否了。
先帝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收回早年失去的北境,对祖宗们有个交代,顶着压力同意起兵收复北境。
但朝中所有武将集体罢朝,不听调令。
先帝气得吐血晕倒,醒来后强撑病体,把收复北境失地的重任交到义弟木王爷手中。
为了支持木王爷,裴司徒不止亲自调度粮草,还请求曾有对战北夷经验的郗老太爷襄助木王爷,并把自己最看重的第三子送到木王爷军中。
北境收复了,郗老太爷父子战死,裴司徒的三子也重伤而亡,邵司马和武将们却想出来摘桃子。
若非裴司徒掌管着赋税钱粮之事,言明若朝中有人敢染指北境防守之事,便停止所有军队的粮草补给,邵司马早已下令强夺北境了。
郗月:“那木王爷……”
裴司徒:“异姓之王,本就容易惹人猜忌,更何况穆将军原本就是木王爷的属将。若木王爷再插手北境之事,授人以柄,朝中官员再参个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之罪,卸他兵权又当如何?”
“难道要就这样看着江北军消失吗?”郗月低吼。
若是江北军没了,北境也就没了。
朝廷大军不能动,西境大军不敢动,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北境再度落入北夷之手吗?
郗月突然想到郗家去北境寻亲,是应裴司徒要求……
“裴公,你让郗家把我接回来,是为何?”
“老夫可以给你一批兵马,也给你粮草。”
郗月震惊,郗月狂喜,郗月当即给裴司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