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16章 节16(2 / 2)

加入书签

小公子顶着他的眼神,硬着头皮说:“要是,不、不给他治……伤,我、我就死给你看!”

“拿着吧,快去。”

时间久到小公子以为自己威胁不到大哥的时候,大嫂出现了,给他塞了几个小银锭。

达到目的以后,小公子立刻赶往了医馆,只留下少夫人池迎夏和裴英纵。

裴英纵看到她的举动有些恼火:“你这是做什么?”

他还想多欺负一会,看看他那个继弟倔强又无助的表情呢。

“横死的人如若身上有伤,是要交给仵作查验的,我这也是为了你啊。”池迎夏目光扫了扫地上的狼藉,立马便有女使上前打扫。

“怕什么,是他自己割自己喉咙,到哪里我们都没错。”裴英纵拉着人走回房间坐下来,“要怪就只能怪我爹糊涂,临死前还给我弄个继弟分家产,原本裴家都是我的,你就不心疼,不觉得不甘心?”

“我是觉得这孩子没了爹娘,可怜得紧,何必与他为难,”池迎夏看着屋内的瓷花摆件,心想还好砸的不是这些个贵的,“如果咱们能攻心,虚与委蛇几年,待他成年以后,自然也是愿意少分一些的。”

裴英纵撇了撇嘴,搂着娘子轻声说道:“你说的这个,我娘也想过,但是收养过来的时候就已经七岁多了,能记事,甚至还念了两年书,谁知道他爹娘有没有交代他点什么?”

“还是现在这样最好,早点把他赶出家门,或者最好病逝,那咱们就高枕无忧,一劳永逸喽。”

池迎夏被他说服了,“是这个理儿,不过得瞧那孩子的气性如何,别是日后记恨上我们,亲戚做不成反倒成了仇家。”

“这都已经记恨上了,你现在担心可是有点晚了吧。”裴英纵好笑道。

“对了,先不说继弟,婆婆前些日子不是让你去找那几个罐子的来源吗?你今日派人上山,可得到什么信儿没有,那两个人呢,怎么不见回来?”

池迎夏往外张望两眼,这都多晚了,难道他们宿在了宏义村?

“谁知道他们。”裴英纵松开发髻准备歇息,躺下悠悠然说道,“明天总会回来的,别瞎操心。”

*

不用烧陶罐,崔雁竹原本以为自己会在家里闲着。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她抱着日渐肥硕的兔子,开始整日惦记揪它几根兔子毛做兔毫毛笔去。

可惜舒坦日子没过几天,崔母就带着崔雁竹下地挖土豆。

一点点垦着地,挖出来的土豆又小又少,崔母挥着手臂便打趣说:“这土豆想是知道你日日吃它,怕你吃腻味,都不肯长出来了。”

崔雁竹知道,雨水多会导致土豆减产,崔母这是心里发愁,却还是跟自己开玩笑呢。

“怎么会,土豆这么好吃,每天只吃土豆都不会腻,它们要是真有灵性啊,明年再多多的长出来,别叫我挖了这么半天,只装满了三分之一个筐。”

崔雁竹跟在崔母身后,将她挖出来的土豆一个个捡回竹筐中,土豆小,所以看起来只铺了个底,实际上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她捡完一段,拍了拍沾满灰的双手,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娘,如果不种地,像关叔关婶他们那样做一点其他的营生,您觉得怎么样?”

崔母听到她的问题,停下手中的动作思考片刻,又继续挥舞起耙子,“你关婶他们那样挺好的,但是照我说,还是得回来种地。种地好,种地踏实,每次娘一踩到这个土地上,就感觉整个人都舒服了。”

崔雁竹闻言微怔,她想过日后经商,让爹娘都住上宅子,养尊处优的过日子,但是自己好像有点太低估他们对土地的情感了。

或许是因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侍弄这一亩三分地,所以他们对田地会有一种仿佛与生俱来,无法割舍的使命感。

崔雁住嗯了一声,“到了农忙时节,关婶他们那摊儿怎么办?”

“你说起这个,还真是。”崔母说到这里,连土豆也不挖了,单手握着木柄,半支撑着身体往崔雁竹那个方向倾斜。

“前两天你婶子和我说,他们隔壁那条街也有人在卖瓦罐汤,而且不止兔肉,猪肉鸭肉鸡肉,每种都卖,也收四文,给她气得够呛。”

崔母说着说着,鼻子皱了皱,语气染上点不忿,为关婶打抱不平,他们一开张,关婶那里直接变得门可罗雀,已经连续好几天带着半桶汤回来了。

崔雁竹却没有她这么意外,当一个产品出现热销或者爆火的迹象时,通常会产生一个模仿品,靠着前者的热度分流,吸引小半的消费者。

更有甚者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将大部分消费者吸纳走。

这瓦罐汤就算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了,上街逛一圈的人不难发现,关氏瓦罐汤生意不错,且食品原材料好找,成品容易复刻。

那只要照抄瓦罐的营销策略,再利用相对的优势??更丰富的肉制品选择,则能够很轻易地抢占市场。

不过令崔雁竹更在意的一点是:“娘,他们装汤的容器是长什么样的?”

“就瓦罐啊,跟你做的那些个差不多,你婶子说模样大差不差的,也没看出什么区别。”崔母回忆了一遍关婶诉苦时描述的样子,应该就跟三妹做的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