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画屏春十五(1 / 2)
北春坊说大不大,以前总能隔三差五碰见承免,说小也不小,自从那日与承免分别之后,他托人来送了二十两银子,两人再未能打过照面。
你看,他算得清清楚楚,当真将谢意折算成银两还给自己不欠人情。
真是功亏一贵,辛苦遭逢又要从头来过。
想到此处,薛见微就心生烦躁,她端坐在椅子上,一目十行地翻看书籍。
这是她托曲霁明借来的和光一十八年皇城出入的登记簿。皇城里城门数量颇多,累得曲霁明一本本借来,这几日她已经将四个城门一年的出入看完,开始刻苦钻研剩余的十四个小门。
待得她翻到景祥门的记录时,终于寻摸到了一点猫腻。和光一十八年,丙辰年九月下旬,云岫的名字反复出现了五次,只有进没有出,此后再无云岫的名字。
宫中出行不可串门,必须由何处出由何处入,出入不可肆意在外逗留,况且云岫作为李?的奶母,皇后身边的掌事姑姑,按理不应如此随性频繁进出。
难道一十八年出入宫中的,并非云岫本人,只是借了她的名头进出行事?
薛见微两指抵在眉心,试图从纷杂的记忆中翻找出一点线索。
贤孝恭惠皇后去世后,云岫便一直陪伴在李?身边,李?薨逝后,身旁的人杖杀的杖杀,陪葬的也不少,还有部分贬至内务司干些粗用,这些人中并无云岫的名字。
李?出殡当日,有人提及他手疏一封信由云岫交予和光帝,狄沛也曾说过同她一处关押的人也提过这封信,看来目前的关键是要找到云岫。
此事并非难事,薛见微同印籍司的孙宝关系不错,皇城中只要人没死,换了地方总会上印籍司的册子,薛见微匆忙收起桌上一团乱的书籍跑一趟印籍司,忽而听得门外传来一人声,“薛见微,吴掌事催你去文思阁一趟。”
天杀的,今儿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后日便是除夕之日,整个皇城之中恐怕只有文思阁是最为忙碌之处。
薛见微扬声应答,“我马上就来!”
这帮庶吉士初来任事年轻气盛,浑身使不完的力气能一头扎进书海中不休不眠,李?究竟有多少好事值得这般修整。
隆冬腊月寒意料峭,屋内却暖意融融。满室皆书,高高低低的书架挤挤挨挨,众人皆忙,有的笔耕不辍下笔如有神;有的展开泛黄文书,仔细分类摆放。炭盆里炭火噼啪,映着一张张专注的面庞,墨香与烟火交织,满是忙碌又安然的氛围。
一人皎若云间月,鹤立鸡群挽着袖子,他背诵一段,近旁的人便下笔写下一段,那人一只手撑在腰后,显得身形更为单薄,想来站得许久腰痛不已。
吴掌事上前吩咐,“你来帮衬着些,替承免打下手,眼下正月就要交差了,马虎不得,”
薛见微应声,抬眸一看,承免背对着她,诵读的语气一滞,似乎脑海中卡顿,身边围绕的几人收着笔,目不转睛盯着承免等待他开口,承免冥思片刻又续上。
她上前堆起笑容,“承免,有何处需要帮忙尽管吩咐。”
承免目不斜视,端详起书册,礼貌点头,“多谢,此刻尚且不需要。”
薛见微又托来一张椅子,“累了吧?你坐下歇息片刻。”
“多谢,不用。”
明明是十分客气的用词,由承免的口中讲出来,进入薛见微的耳中寒意十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