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传旨(2 / 2)

加入书签

闻时安:“他不认同又能如何?如今各县官员已经走上正轨,难道他还能上奏父皇,将所有官员撤职查办,而后再从建安调人来填充?”

李相宜下意识摇摇头,这绝不可能!

且不说朝中官员调动牵扯诸多,单是卞长史贸然上奏撤换安州全部官员,也定会引发轩然大波,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闻时安神色平静,目光望向窗外,道:“而安州诸事已定,本宫也该前往梧州,卞长史自然该随行。”

梧州与安州不同,她能在安州如此顺利,离不开安州前任郡守的倾情协助。

若不是他坑了孙安吉一把,让孙安吉在鹰嘴山损兵折将,她也不能借机夺了孙安吉的兵权,顺势清理了一遍安州。

接下来的梧州之行可不会如安州这般顺利。

半月转瞬即逝,郡守府正厅外。

闻时安双手接过圣旨道:“有劳公公,前来传旨。”

传旨的内侍微微颔首,脸上堆起了一抹笑,道:“殿下客气了,奴不过是奉命行事,殿下日理万机,才是辛苦。”

说着,他眼睛眯成一条缝,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闻时安的神色。

闻时安轻轻摇头道:“公公缪赞了,本宫对军事一窍不通,此次能平定安州匪患,多亏了王将军运筹帷幄。”

传旨内侍闻言,把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王赞之,笑容愈发浓郁道:“王将军此次立下大功,陛下不只一次当众夸赞将军英勇。”

王赞之不卑不亢道:“陛下谬赞,末将惶恐,此次平定安州匪患,末将不过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传旨内侍呵呵一笑:“将军太过谦逊,咱家在建安也听闻将军你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然匪患又怎能如此迅速平定?”

王赞之:“公公过奖,身为武将,保家卫国、冲锋陷阵本就是末将的职责所在,此次能顺利平定匪患,将士们皆拼死效力,他们才是功不可没。”

传旨内侍点点头,脸上的笑意未减,又看向身着郡守官府的朱显,装似漫不经心问道:“这位是?”

闻时安也看向朱显,道:“公公有所不知,前任安州郡守竟与山匪暗中勾结,致使安州匪患猖獗,百姓苦不堪言。本宫初到安州,得知此事时,怒不可遏,便将那渎职的郡守打入大牢。”

而后闻时安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些许无奈之色:“只是处置了那郡守后,安州诸事繁杂,百废待兴,本宫一时竟不知从何着手,幸得朱大人挺身而出,为本宫出谋划策,奔走忙碌,才让安州逐渐步入正轨,本宫便让朱大人暂代郡守之位。”

朱显听闻,上前一步,谦逊道:“公主谬赞了,下官只是不忍见安州黔首受苦,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

传旨内侍道:“原来如此,陛下一直心系安州黔首,如今见安州在殿下和朱大人的治理下,渐渐安定,想必也会十分欣慰。”

他说这话的时候主要看的是朱显,在他看来福佑公主自幼生活在深宫之中,怎么可能知道怎么治理州郡,想必安州如今还没有乱起来,主要就是这位朱大人的功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