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细作(2 / 2)

加入书签

夜衣男子匆匆上前,给对外任嘉宁全境通缉、对内仍在研究王城线路图的“墨川细作”呈上书信。

说来笑人,嘉宁布防图被盗,大内之中议论的嫌犯,正是尔来十载,待人亲和、行事谦恭的世子殿下。大街小巷张贴的细作画像,即如城南那位显贵所言,道是比照着宁世子的尊容摹绘而成也不为过。

此事毕竟粘连着二十五条人命,朝廷为安抚民心,业已加派巡卫下至城中各处,到此却没了进一步动作,仅闻大小府衙统一放话:细作行踪败露、无处遁形,万望少安毋躁。

旁人看上头似稳操胜券,宁世子则深知,这是不想管了。

官家安闲,由宁展一手掌权的机密组织??青竹暗阁,闲不得。阁中上千隐士为着揪出真正的细作,几至昼夜不歇。

他身处漩涡,倒是不疾不徐:“你这是从哪儿来?”

“城南暗桩。”

宁展扫两眼追随自己多年的心腹近卫,言语尤其轻快:“以宁啊,不是才与你交代过,近几日思思便要回了,切莫拎着你这恶狠狠的佩剑在府里跑吗。又忘了?”

“属下知错,日后定当留心。”以宁虽面不改色,教人瞧不出他知错在何处,但的确深感歉仄。他提手抓一把后脑束紧的发,道:“此番事出紧急,还请殿下先读信。”

“阁里的新消息?”宁展抬了抬下巴,示意着书信,“可是查到那只趴兵部屋顶的黑耗子了?”

布防图与细作之事未经传开,青竹阁便捉到了风声,于是他当晚就带着以宁前往兵部探查究竟。岂料此行一去,非但被嘉宁“自己人”拒之门外,更是险遭某个蹲伏房檐的刺客趁夜暗算。

那若是只硬碰硬的耗子,倒还好办,奈何其心性谨饬非常。眼看宁展先行注意到“它”的存在,便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月色中,以致世子仅是堪堪瞥见一团虚影,及一道形似白刃、却绝非寻常兵器能闪出的寒光。

里边尽是令人悚然的杀意。

“属下无能,尚未查明。”以宁单膝抵地请罪,颔首道,“见是老夫人捎来的家书,便紧着捎回府了。”

宁展闻言锁紧了眉。以宁口中的老夫人,乃宁展外祖母??汴亭元氏,即墨川王太后,元叶。

然则,元太后常是每月月初寄送信札至嘉宁王宫,再经守卫呈递其女??墨川墨氏,即嘉宁文怀王后,墨司琴。二十年来,未曾有变。现下不过月中,且是意外递到青竹阁手上,墨川恐生变故。

宁展兀自琢磨着,拆信的动作不停。他草草摆了两下手,道:“不怪你,起来回话。那刺客狡诈,我也未能及时把握更多线索。”

“是。”以宁拱手起身,探问道:“殿下,墨川那边如何?”

宁展逐字通读信函,道:“外祖母在宫中被下了禁。这信是外祖母拟笔,以伯父代书,再由墨川的青竹暗桩发来。依落款粗算,怕已禁足十日有余。”

元太后大抵是忧心女儿身为嘉宁王后,既久困深宫,又左右为难,故将信函秘密寄往外孙掌权的青竹阁。暗桩散布七州,大隐朝市,或客栈酒馆、茶楼戏园,抑或瓦舍高宅。

譬如宁府,即是嘉宁城内最大的青竹暗桩。因位置边远,外州传回的消息通不会第一时间送到宁府,诸如此类要讯,须另着人加急通报。

方今恰逢宁展深陷细作风波,身为世子,亲自前去兵部例行查验,都照样要吃闭门羹。元太后这番求援,无疑求到了泥菩萨身上。

宁展心下好笑,暗道什么布防图,这群小人分明是冲着他来。

幸而青竹阁这些天的奔波不算白忙,好歹确定了一条那细作最有可能选择的逃脱线路。

“走。”宁展卷起桌上被圈画得原样莫辨的图纸,收进左胸内袋,“去城郊一趟。”

“殿下。”以宁欲言又止地收好佩刀,提醒道:“眼下您似乎到哪儿都没法通行。”

宁展抽手时不慎扯痛伤处,不由“嘶”地回缩。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