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敬令(2 / 2)
他凶残地重复,怒不可竭。
“宁展......好一个展凌君,不愧为元氏那老妖婆的亲外孙,一家子皆是假道学、伪君子!便是那入了土的宁帝,概不例外!若扒了皮、拆了骨,尽是腐肉兽心!哪怕千年以后,枯骸上都写着贪得无厌,真他娘假惺惺!”
墨珩当即扬翻了桌上的果品和佳酿,其中半数酒食扑向女尸,余下的果饵及食具,则同方才刮入殿前的沥泥、败叶成了团,瞧着倒人胃口。
偏殿时刻候着待命的侍婢,堂中狼藉一片,无人上前归置打扫。
她们虽非眼盲心瞎,却是聋哑残疾。
饶是四方百姓私下都要骂墨珩一句“轻浮放浪、穷奢极欲”,可在墨川臣民心中,他又确有二三美德,其一便是救弱扶残。
“抛却殿下只济女子这一缺憾,他也算半个善人!”墨川人如是说。
权因臣民感念此善,墨珩方才得封少君,号曰“珩良”。
究其只济女子之由,他倒答得实在:“聋哑娇娘最是乖巧,放着顺眼,又无须担心多嘴多舌。且大字不识几个,即便哪天看了不该看的,她们也无从下笔。”
此等刺耳的话,她们听不着。
于她们而言,珩良君不是什么恶霸纨绔,是能让自己暖衣饱食、有家可归的人物。这人物气性是大,然世间哪有完人?
迎柳殿的日子不难过,平素不是料理大殿及偏殿各房的布设,便是随着嬷嬷熟习规矩。得闲时,还能跟着些个时常背弓负箭的姐姐们偷学几段宫廷舞步,倘殿下来了兴致赏舞,即能一展芳姿、博君开颜。
聋哑女娘不知何为迎柳阁,更不知姐姐们因何总是来去匆匆。
每每抬头,可见匾额题着三个灿亮金字,她们不通其意,只知自己同可以随意走出这块匾额的姐姐身份有别。姐姐们偶尔丰容靓饰,偶尔蒙面束衣,不论如何打扮,殿下都十分合意。
小娘子个个看得出来,却并未由此生妒,反倒与姐姐们情同手足、表里相依。姐姐们但凡领得王公贵戚的赏,也定会从中分出她们那一份,欣然相赠。
除去珩良君的恩遇外,聋哑女娘之所以能在迎柳殿过得安生,关键还是将观貌察色习得尤为通透的缘故。
眼下墨珩正在气头,她们为死去的伙伴默哀,甚至私下躲着人点香烧纸,但不能步那女尸的后尘,是以无人上前。
待风雨渐歇,迎柳殿内,只有墨珩身边之人出声探问:“殿下,何为敬令?”
敬令的来龙去脉,唯持令者、七州王储及各朝重臣,方知端底。
纵高门贵戚,也是隐约闻悉有那么一件了不得的物什关乎全州命运,更不必说寻常百姓。几位暗阁主事,兴许能窥见一斑。
“哼,告诉你有何用。”墨珩鄙夷道,“你能替本君把敬令弄到手吗。”
那人渊默少顷,清切道:“若殿下想要,属下自当殚精毕力,办好此事。”
“宁帝那老家伙,当年一心一计取信于万民,竟要将先前亲征四方夺来的东西通通交还其余六君!”
座上这位心服,口不服。他妒恨那老家伙头角峥嵘、少年称帝,对琛惠帝凭敬令巴结各州的作为嗤之以鼻。
墨珩脸色不爽,发着牢骚:“他熔了七对虎符,重铸成牌。正面一个‘敬’,背面一字州名,即是敬令。至于令下之意......本君记不得了!”
墨珩记得,不肯启齿,是觉着那寓意秀而不实,更唯恐宁帝在天上听得沾沾自满。
照理来说,墨珩位不及王储,不该知悉敬令一事。其时,他正当总角,兀自藏身于高文典册之后,将墨川先徉王的遗诏通盘翻腾、抄录下来,此中便有详述敬令的文辞。
文辞为琛惠帝亲书:“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