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破例(1 / 2)
百夷从上到下都不曾同力可拔山的步溪人交过手,即是无从防备,力不从心。
步溪以少胜多,将百夷中军全数斩于关外,兼之微王严禁声张,故其余六州对此役几无所知。
以一当百,虚名薄利,步世子合该是步溪臣民心中空古绝今的神。
换言之,在这位深不可测的“神”面前,便是横扫千军的琛惠帝率昔年旧部起尸回魂,亦然攻不下步溪城门。
宁展自视傲骨,从不求人,即使他并非权贵,亦然如此。
今番之所以向宁佳与开口,一则此局唯她可善解;二则他与步千弈同在高位,各有坚执。
若说宁展的底线是至亲至爱,步千弈的逆鳞便是其死守半生,仍不与外人道之事。
青竹阁探八方风势,穷天下秘辛,独君子之心,不可强挖。
何谓真君子,众口难齐,皆凭自身耳目为断。宁展不确定步千弈是否表里如一,但知他心中有民,便敬他坚执。
再者,听雪阁意图行刺之事尚未查明,实不宜正面冲突。
且试问,宁展近年风头益盛,有多少人不是日夜盼着他同琛惠帝一般名落孙山,抑或“英年早逝”呢?
至于那位听雪阁李主事,确是宁佳与师父。
师父待她向来是极好的,但宁佳与自小寄人檐下,不知不觉,也练就了察颜观色、辨人喜恶的本事。
她与宁展同行将近月余,又如何不懂宁展今次信托于她下了多大的决心?
元氏于以家,其实与元氏于她,甚至于她全族,并无二致。
恩是恩,怨是怨。她没法在心怀亏欠的情况下除掉宁展,要杀,便要将过去一应斩断。
礼尚往来这东西,算不清。牵扯再深,说不准哪日便要被礼数逼着以命相抵了。
宁佳与要办件大事,大到并非一柄新扇、一次援手可以相抵。
她独自前往城关,顶着被守卫以“自以为是”斥走的预想,斗胆一试。
若成,皆大欢喜。若不成,也不致浇灭了大家兴冲冲的南行之势,反正是浇在她自个儿头上,不怕凉。
宁佳与踏出客栈时,上房犹在喧嚷,屋内灯烛相映。天空尚未落雨,仅游云攒动,风声萧萧。
是以,她并未提伞,收紧灼如红枫的银骨扇,系回腰侧,慢步而行。
时下更深人静,走走也好。
无论是临阵脱逃,还是败兴归来,都不必担心路上被人取笑。
宁佳与低头盯着前后交替的靴面,阴云在头顶逐层添厚。
走着走着,她蓦然忆起一问。
“为何三大暗阁的士靴,皆是这别无新意的墨色?”
彼时,她未曾看清过迎柳阁的士靴,在七州大典上远远瞧了那墨川少君的随从几眼,见识了坊间所谓的“莺莺燕燕”而已。
那位满口“为何”的哥哥如是答复:“哦,围在墨珩身边的姑娘便是迎柳隐士。”
如此想来,坠地长裙下,应当不会踩着双较鲜衣而言凶气逼人的墨色长靴罢?
她倾身又问:“这么看,那些姑娘很厉害啊。听雪、青竹均以男子居多,迎柳反是倚靠女娘撑起一方天地与外界抗衡。”
那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是在斟酌她的随心一提,继而认真道:“迎柳阁中不乏男子。不过,确如你所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