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科举落定(1 / 2)

加入书签

举报的人叫安信,是蓟州人,他家中世代务农。他父亲铁了心要供他读书识字,考取功名。

赵月华带他进宫,却并未让他先进去,让和音陪着他,而是选择将他的话转述给曾?。

曾?先问:“你怎么看?”

“儿入宫前,命人先去举子中试探过,还真有考题泄露一事,只是尚未有人提及是谁是售卖的源头。故此人所言,部分属实,剩下部分还需细细调查才知。”赵月华如实相告。

“你觉得会是杜威所为吗?”曾?又问。

“儿不知,此事尚无实证,儿不敢随意判断,更不敢打草惊蛇。因此,只能带人来见阿娘,求阿娘指点迷津。”赵月华温顺地说。

曾?感叹:“月娘,若是查出此事真有人泄题,又该如何?”

“儿认为,若真有人泄题,儿不知到底有多少举子深陷其中,若是推迟科举,儿认为也是万万不可,”赵月华思索片刻后说,“当务之急应当是替换考官,更换考题。阿娘本就是为选拔人才,若放任考题泄露不管,只会鱼龙混杂,白白枉费精力。儿该死,事先竟没探查到考官有这等歪心思,没能及时处理此事。”

“月娘,你做的已经很好了。纵使是我,我不也才知晓我重用的人一个个心思都大了,”曾?轻松笑道,“月娘,不必再查,此事的确有人泄题,不过是泄的假题。为安定民心,明日吏部便会查出真相。”

“至于你带过来的那个人,的确不错,赏黄金百两。”曾?补充道。

“阿娘,儿斗胆请旨,赏赐一事可否由儿先私下赐予他。主要是他身为举子若在科考前在泄露考题一事上大出风头,难免遭人嫉恨,受人算计。”赵月华对这个举子的话有过触动,她想保全他。

“月娘说的是。让他安心备考,我会给他一个机会。”曾?给了赵月华面子。

第二天,吏部上报曾?,杜昌铭倒卖假题,蒙骗举子。曾?震怒,下旨废杜昌铭举子身份,徒三年。在朝堂上,曾?当众斥责杜威教子无方,勒令其居家思过。杜威不敢多说,更不敢替他的儿子辩解。他的儿子什么德行,他自是知道。他儿子太蠢,考题一事杜威并不知情,否则他不会让他的儿子兜售试题惹得人尽皆知。

至于是谁给了他儿子假试题,他一想便知。那人定是与他平日走得亲近,且能接触考题,才让他儿子如此信任。他自会要他好看。现在,他只有先让曾?出了这口气才能保全自身。

随后,曾?痛心疾首地对百官说:“朕之过,有察人不善之时,众爱卿应当及时劝诫才是。”又论功行赏,赐安阳公主赵月华、宰相尹知山、六品考功员外郎明谦通三人玉如意各一炳。

“陛下圣明,乃百姓之福、社稷之福。”众大臣皆拜服。

赵月华新增四位助手监察考官,是曾?一年前提拔到吏部、兵部的人。

赵月华清楚他们比她更懂科举流程,索性放权,给足了他们四人尊重与礼遇,她只管要必须到场时去坐镇,收取结果后,呈给曾?过目便是。

曾?看完文举名单后,甚为困恼:“吏部选人多不实,终究困于举子名气。”

文无第一,考官自然容易受考生名气影响。这次因事先整治了杜昌铭,杀鸡儆猴,吏部选人比之前应当更慎重,却还是掺杂水分,可见之前的科举人选多是名不副实之辈。

曾?陷入沉思,在旁侍候的蔓儿献上一妙计:“陛下,不妨糊住试卷上的举子姓名、籍贯,考官打分时,便难以从试卷上辨别是谁作答。”

赵月华听后,茅塞顿开,接着蔓儿的话头说:“阿娘,蔓儿所言极是,不过儿认为糊名后,考官仍可以从字迹上辨别一二。不如再命一批人按统一字体誊写举子试卷,为防止随意篡改或增减,另指派一批人将誊写的卷子与原卷校对无误后,送考官评定分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