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以身入局(1 / 2)

加入书签

赵月华脑里一一闪过与大元寺有关的所有人。

大元寺中送入大牢的僧侣肯定是确定撬不开嘴的。他们一定是有把握才敢送人入狱。

已死的悲田使元绅,孤家寡人一个,二十出头,年纪轻轻能坐上悲田使,还是岑冲的推荐。赵月华本想推举祠部主事安信,也就是上次科举考试中举报泄题的人。可未等她说起,岑冲已经推举元绅,她见曾?也颇为信任岑冲,便收了心思。

元绅是岑冲放弃的人。元绅在监管设有悲田院的寺院上了解最深。这应当是他必死的原因。

祠部郎中岑冲,在其中是怎么样的角色呢?他对戎国人潜于寺院知情吗?他平日行径不像这么大胆的人。但又觉得不能小瞧了岑冲,谁都可以掩饰不是吗?

岑冲是审时度势之人,他四十多岁,家世算是清白,他有意或者无意参与谋反这等大事中,他都没那个本事和戎国人牵扯上。

他不会是主谋。

岑冲为何会故意向曾?禀明有人身份有异,虽然是用的逃脱赋税这种小罪。这不是自己跳出来惹人怀疑吗?是谁让他弃车保帅的,为何要到弃车保帅这一步。

赵月华看向同样陷入沉思的和音。

是和音吗?

是她派和音潜入灾民中探查此事,被人知晓。和音的本事不差,她不会轻易被识破。何况,大元寺的人怎么会知晓和音的身份?是谁看到了和音?

赵月华入宫时甚少带和音。她与岑冲也就是在宫中,当着曾?面前见过几面。他不会知道和音的。戎国人初来乍到,更没有机会知晓和音身份。释真法师知晓和音,但不会是他。

那就是岑冲背后的人那天看到了和音。

那人曾与她私下有过走动,认识和音,和戎国人可以搭上关系,且能支持谋反这件事。

她想到了一个人。但她并不确定,她不知道那人的动机是什么?她或许可以促成现在的局面,但她不该有这个胆子的。

还是她也犯了和曾?一样的错。曾?不也认定她也不敢做出格的事吗?

正如赵月华所料,关进大牢的僧侣咬定同悲田使元绅同谋,只为逃脱服役。人证、物证具在,曾?已下旨按应朝律法处置,加之岑冲那边已经确认大元寺其余人没有问题,便解除了大元寺的禁令,一切恢复如常。

曾?应岑冲的请求,由他暂代悲田使一职。

赵月华没有理由审问岑冲,她也没有把握岑冲是否知情,且知道多少。

她想来只有先设计让戎国人先现身。寺院中有戎国人,祠部脱不了关系,一一审下来,她可不信所有人都是硬骨头。

至于怎么让戎国人现身,赵月华就只能希望写出《戎国志》里对戎国人的描述没问题。

元绅死后第十天,赵月华只带一位侍女琥珀去大元寺一趟,事发突然,大元寺的住持空云禅师十分惊讶。

空云禅师见赵月华只带一个人跟着她,甚是低调。

赵月华向空云禅师诚心表示:“听闻大元寺钱财无辜受损,本公主想向大元寺捐些香火。”顺道提出她第一次来大元寺,想参观大元寺,看哪是否有需要再捐钱修葺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