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姑侄交心(1 / 2)

加入书签

平城公主见赵月华卸下面具,心里才真正快活起来,笑意多带份真诚:“月娘,我真以为你忘了曾?是怎么对你的。”

赵月华没有作声。

平城公主没期待能从赵月华那里得到什么答案,她只是不理解太多事。从前,她问过为什么,没人能给她答案,后来她便不问了。

临了,她不想糊涂地离开。

平城公主从容道:“月娘,我从来都不喜欢你。你一生下来就是被疼爱的孩子,你不像我和昭义,我们只有到出嫁的年纪,才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我们只是一颗棋子。昭义是,我也是。”

赵月华忍不住为她的父亲,也就是先帝说话:“我记得我的父亲很疼您。”

“我曾经也以为,我的兄长和我的父亲不一样,可他还是要用我的婚事笼络朝臣。我向他祈求过,我可否终生不嫁,我情愿长伴青灯。他沉着脸拒绝我时,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用这样的神情命昭义远嫁戎国。”

平城公主不紧不慢地驳斥赵月华。

她陷入迷惘,叹息道:“我似乎比昭义幸运些,至少我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生于皇家,依附皇帝,为皇帝所用,不该是理所应当吗?可我为何那般痛苦。”

赵月华想起婚事,不得不承认承认她幸运在她当初想嫁的人刚好是先帝认可的。

“姑母,我……”赵月华眼中流露出不忍,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要杀曾?,还是为什么和戎国人勾结?”平城公主格外冷静地说起。

“听说尹知山被下令判处死刑的当日,姑母找过我的母亲。”赵月华解释平城公主的前半句话,她耐心地等着平城公主解释后半句。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平城公主听到“尹知山”三个字不自觉带上笑意,没有追问赵月华是如何将她与尹知山联系上的,缓缓道出她的故事。

“驸马骂我趋炎附势,不忠赵家,儿子恨我佛口蛇心,逼死儿媳,女儿怨我不安于室、枉为人母。可赵家大势已去,我不卑躬屈膝,不献上男宠,不与曾家结亲,作为赵家人,我们能安然无恙吗?”

“有传言是我带起京师豢养男宠之风,我倒不在意其真假。只是未料到是我的女儿说出这句话,我为她能嫁得如意郎君,和她的父亲争执不休。我在她心中竟是这样的模样。”

平城公主自认众叛亲离后,狠心的话听多了,心也冷了,不愿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渐渐不再往来,从此京师大大小小的宴席都能看见她的身影。

她第一次见到尹知山,是他高中状元,在关宴上被推举为探花郎的那日。

尹知山跑遍京师,摘来一朵芍药,当众献给关宴上最尊贵的人,也就是平城公主。

京师因曾?登上后位以来独爱牡丹,欣赏花卉渐渐以牡丹为尊。平城公主也不得不认牡丹在花中的地位。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是所有人的心声。

可尹知山寻机会,悄悄告诉她:“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只一句话,平城公主与尹知山的纠缠无休无止。

尹知山家有糟糠之妻不可弃,平城公主起初只当尹知山是她众多情人中的一个。

她要享乐,尹知山要前途,两相情愿,各取所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