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战争又起(1 / 2)
赵月华将盘州刺史刚送来的书信递给和音。
近日来祁人聚居之地有雪灾,祁人同所养牲畜多冻死。盘州都督在收到赈灾款后,表面上向京师回禀,已尽心竭力赈灾,百姓感念皇恩浩荡,实则灾款迟迟没有下发。盘州刺史劝他赈灾,但他始终按下不理。
盘州刺史想向京师上报赈灾内情,被盘州都督带人明目张胆地拦了下来,并威逼利诱刺史,使其不敢多言。可雪灾牵连的是上万人的生死,他良心不安,便决定冒死送信出来。
他受过赵月华恩惠,若非赵月华,他早死在杜威手上。他捡回一条命,被贬至盘州当司马,后逐级升迁。自戎人入京行刺后,赵月华意识到外患从来都在,需严阵以待。故而,赵月华同地方官员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特别关注大应边境的军事重镇。盘州刺史于一年前给赵月华送消息,藏于兰徽的商队中送来,商队都是兰徽挑得绝对可信之人。
盘州传来的消息以喜讯为主,偶尔提及盘州都督的严厉苛刻。
因盘州都督主要对祁人流露出排斥之心,两族百姓和睦相处已久,关系融洽,并未出大问题。盘州刺史都认为盘州太平无事。赵月华也这么认为。
他们作为大应人,都忽视了弱势一方的遭遇。
直到这场十年难遇的大雪灾。盘州刺史不敢再耽误消息,急忙传信来,望赵月华早做决断。
赵月华看到和音拿着书信的手轻轻颤抖时,眉头已有化不开的愁思,她叹息道:“阿音,盘州都督敢不赈灾,拿上万人的性命当儿戏,证明他对祁人厌恶至极,这些年,祁人的日子的确不好过。盘州至今除刺史偷偷送来的信,无任何不利消息传来京师,可见都督在盘州只手遮天。”
以往,赵月华未直接向和音袒露过夺权的心思,可她是兰徽的妹妹,赵月华信她无论如何都会站在她的一边,便没有隐瞒她如何得到这个消息。
赵月华眼神闪烁、嘴角轻抿,继而说起:“盘州都督曾金絮没多大本事,能做都督,就凭他姓曾,是曾家人。只是我以为曾金絮起码懂得轻重缓急,以大局为重。但现在看来,我们都轻视了一个庸才能做出的恶事。”
和音看完书信,待赵月华说完后,手已经生出冷汗,劝道:“公主,此事当即刻上报朝廷,唯有圣人下旨,才能制住曾金絮。事不宜迟,盘州战火或许顷刻间便燃起,他的所作所为不能再纵容下去。”
赵月华点了点头,认同和音的话,却反问道:“若陛下问这消息从何而来,我该怎么答复。”
和音神情滞住,一动不动,但很快想明白,跪在地上,挺直腰身,抬头直视赵月华,浑身透露出一如赵月华初见她时的坚定执着,拱手相告:
“和音受阿姐教导,从小便知若无公主,便无和音,因而誓死保护公主。这些年,公主广结学士、博施济众,从未避讳我。我虽愚钝,但隐隐察觉公主所图之事并非寻常女子所求。和音不曾多言,怕失分寸,更怕辜负公主信任。”
“和音承认的确存了私心。收戎州不过三年,戎人归顺之心不稳,若逼急祁人、战火将起,戎州、盘州两地百姓苦不堪言。和音只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竟忽视盘州都督种种表现,不曾同公主仔细谈起过。但于公,和音仍认为上报对成事益多于害。公主,你我谈及古籍,深感“民为邦本”一词振聋发聩。或许公主用任何借口提及此事,难免受圣人猜疑,但从长远看,公主此举能保边关无忧,令公主尽得民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