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7论功行赏(1 / 2)

加入书签

天启十年,京师的盛春是杏花吹满头,千树桃花笑,李花遍地香,才子佳人、贩夫走卒都喜气洋洋。边关战事平息,各国遣使臣来贺,曾?喜难自抑,于她寿辰时下令大赦天下,赦的都是被关押或被流放的赵家老臣。

赵月华献给曾?的生辰礼中,有一项便是由赵月华以曾?的名义向悲田院再捐一笔善款,赈济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再赏赐各州府老者,凡七十以上,赐米、肉、酒若干,年龄八十以上的,额外赐布帛。

朝中人暗暗吃惊,赵家老臣私下时常相聚,不由感叹:“安阳公主果真有先帝遗风,宽厚仁善,现这架势怕是捐了一半身家。”

“可惜啊,只是个……”有人话到嘴边,突然想起曾?,不由噤声,尴尬笑着打个哈哈过去。

旁人对他要说的话心知肚明,但同样不好直说。其中有一六旬老人,多喝了几杯酒,脑子晕晕的,舌头打了结,吭吭哧哧道:“皇室宗亲受万民供养,凡所得所用,皆取之于民,合该用之于民。”

“可不敢深究。就说这几年,先有永王领兵险致全军覆没,后有和王作恶失百姓之心,若非先帝余威尚在,天下又乱。”他们尚且无法说服自己,是太子赵崇苻稳住前方。

“曾家无能,不值一提。现太子之位当越发稳固,实乃你我幸事。”此人想到前路光明,又多喝了几杯酒。

众所周知,赵崇苻仁厚有余,智谋不足,在其位少谋其事,在政事上尚不如东宫詹事崔戬用心,他独爱诗词歌赋,一手书法笔力遒劲,入木三分,再无其他好名声,致使许多老臣失望。

打祁人一战中,赵崇苻虽被调往前线,但并无功绩,是将军殷桓、都督常轻云等人死守幽州后,再领援军反击回去的。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不去提及横空出世的女将军和音。

太子赵崇苻确实只是个吉祥物。老臣仍旧得意的是曾?是派赵崇苻去当这个吉祥物。就凭赵崇苻是先帝之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绝非曾家那帮人可匹敌的。一些人在心中希冀,赵崇苻只是在韬光养晦,不去惹曾?猜忌。

“现在有些盼头。自杜贼死后,吏治渐清。圣人多重用新科进士,虽都是些小门小户出身,难登大雅之堂,但磨砺后还是勉强能用的,这次安阳公主赏赐百姓之物总不至于被曾家人又贪了去。”

上座之人揶揄道:“榜下捉婿时可不见诸公埋怨自家的乘龙快婿是小门小户出身。”

在大应,考取进士后还要再经一轮考试后才会依据结果授官。不同于低门提前与进士议亲时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大族通常会等新科进士有了官职后再看是否要从中招婿。但因曾?在杜威死后,重视科举之心尤甚往日,悲田院可教孤儿简单习字知礼便不说了,还新建许多学堂,重视教育又富饶的江州、南州两地甚至供贫苦家的孩子免费入学堂读书。

大应读书识字之风盛行,往后每届进士的资质得到显著提升。官场上都默认,现在每届进士前五名的前途都一片光明,升迁速度极快,连大族都忍不住提前与进士中的佼佼者定亲,不至于被其他人挑了去。

多是人摇了摇头,饮下一杯酒,无奈道:“家中犬子顽劣,难堪大任,唯有尽力提携女婿。”

“可有的不识抬举。就拿去年文举状元来说,无亲无故,长于寺院。往日这等出身从未出过状元,这次叫他三生有幸得了圣人赏识,名门王家动了心思,想与他结亲,他竟直接拒绝。竖子不足与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