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孩子心思(1 / 2)

加入书签

“阿娘,下这儿!”

?儿兴致勃勃地围观赵月华同瑾儿下围棋,见赵月华预备着下定的黑棋,将要被白棋吃掉时,急忙劝阻。

赵月华轻拍了?儿一声,不为所动,依旧将黑棋下到白棋的包围圈之中。

“观棋不语。夫子竟连这个都没教过你,看来果真是沽名钓誉之辈。”瑾儿闻言,一惯冷峻的脸上又沉下几分。

?儿刚满十岁,尚不能入弘德馆,赵月华在今年六月从终南山请得一位隐士曹臻出山,作为?儿的夫子,教导?儿学识。

瑾儿知道曹臻的名气,却不以为意。

终南山广袤无垠,一年四季美景如画、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隐士聚集之地。

古有圣人劝告天下学子:“国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渐渐,隐士出山的传说可以强化皇权的正统。梁朝有太子不得皇帝喜爱,险些被废,却因当年名噪一时的隐士甘愿入仕辅佐太子,让皇帝放弃废太子的想法,太子得以顺利登基。

赵月华不信隐士能有这么大的能耐,但意识到人们对隐士的追捧。

在边境又起战事时,赵月华说服曾?邀隐士入京讲道。曾?对他们礼遇备至,命宰相及吏部尚书亲自迎接隐士出入京师。论道之后,曾?想赏隐士中的几人官职却被他们婉言谢绝。

隐士的身份传到今时今日,与道教的日益兴盛分不开。后来,终南山上涌入了一群官场失意的人。他们并非真的想隐居,而是在距离皇城最近的山中静待时机,或以气节或以诗才获得皇帝注意后,一展宏图。

两年前,终南山上又新建一座亭台楼阁,这属于赵月华。

自那时起,“偶遇”赵月华的隐士接连不断,献上的诗不胜枚举,赵月华只推举过一人,得了曾?赏识,现官至吏部侍郎。但赵月华最推崇的终南山隐士另有其人,正是曹臻。

曹臻出自京师的官宦之家,父亲是九品国子监录事。曹臻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聪颖过人,最得父母喜爱。曾?登基后,广招女官。曹臻这时二八年华,一腔热血,也想入宫。

可是,曾?当时只招了四名女官,四名女官有两位是皇亲,有两位出自世家。曹臻父亲的身份在权贵遍地的京师不值一提,曹臻没有资格受举荐入宫。曹臻的诗献到宰相府和吏部,都被看门人直接拦下,称“五品以下的官员子弟不必多此一举”。

曹臻笑朝廷虚伪,说是推贤举能,但只看地位,不看才华,她一气之下躲进终南山的道观当起道士。

终南山清幽,不似京师喧闹。

信奉道教的父母亲劝说曹臻不得,只求能常常见到小女儿一面便好。

入终南山后,曹臻终日同其他隐士饮酒作乐、舞剑相和,闲来吟诗,口耳相传,曹臻的诗渐渐积累出名声,就连赵月华的女儿?儿都听过曹臻的诗,字里行间有一股洒脱之气。

去年年初,在曾?看重曹臻才华,真要赏她当学士时,曹臻却不愿意,只说:“官场复杂,道观简单,曹臻不会做官,只能当道士”,就这样拒绝了。

清楚曹臻才华的赵月华恰巧想为?儿求一位好老师。

?儿幼学之年以前,同瑾儿一样,都是赵月华亲自教导。

瑾儿念书不必赵月华费心,?儿则没有耐心读书。她依旧醉心武学,马球打得在同辈当中是一骑绝尘,虽仍旧抵不过夏训南,但?儿没觉得当年“打马球打过夏训南,和音就回来”的约定是遥不可及的,她依旧在为此年年挑战夏训南。

多亏赵月华依照《史记》和《三国志》绘出画本,佐以文字,才引得?儿对书籍感兴趣,最后?儿也能读完书,能作一两首诗。

赵月华深知她能教的有限,?儿需要一个好夫子。

可惜赵月华三顾道观,曹臻始终闭而不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