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8云开万里见婵娟(2 / 2)

加入书签

酒过三巡,乐声渐起,乐伎们在馥郁桂香中踏月歌舞,此等良辰美景,毕渊适时起身献诗。

圣人挥了挥衣袖,笑道:“明远,众人都盼着你的新诗。你且诵念出来,叫诸位同赏!”

毕渊欣然领命,他心底清楚这是圣人赏给自己的脸面,于是挺直腰杆,手持诗稿高声吟道:

“金丸脱手星流电,玉勒回头月照霜??”

他念得慷慨激昂,却没留意到首联刚出,席间的霍玄恭、韦檀似被惊雷震醒,猛地抬头??这分明是端午蹴鞠后毕菱所写的诗!

霍玄恭心如擂鼓,径直望向高坐在上的圣人,发觉他已微微蹙起眉头。

而韦檀假借举杯饮酒,悄悄打量坐在身边的永宜公主。

谁料永宜公主恍若未闻,自顾自地为毕渊轻敲食案击节,唇畔尽是笑意,一副全然陶醉的神情。

韦檀心生惊疑,当日明明是她替毕菱献诗,依她谨慎的性子,想来不会轻易忘怀。

他哪里知晓,永宜公主喜的是陆家兄弟昨日所言属实,毕渊果然是个窃诗之贼!

原来毕菱那小丫头并非有意背叛自己,而是不敢贸然利用她永宜公主的权势来复仇。

她也无意深究毕菱是对自己忠心更多,还是畏惧更盛,总之毕菱转而借韦家之力设法刻印诗集。

此事若成,既能摧毁毕渊的声名,又可使韦氏连带受损,于她永宜只有裨益、并无害处,更加表明毕菱并无心背叛暗害。

只不过后来阴差阳错,韦家入贡诗集、毕渊死里逃生,才酿就今日这番情形。

宴席之间暗流涌动,随着颔联“气吐虹霓腾碧落,声喧霹雳震斜阳”被吟诵而出,发觉异样的便不只是他们几人。

听见首句只觉耳熟的人,此时也纷纷忆起圣人曾当着众人的面念过这首诗,心中皆生疑窦??端午诗作在先,可那时毕渊尚未回京,绝不会是同一人所作……

不少人偷觑圣人面色,暗中揣测毕渊这新任的国子祭酒是否会因此惹得龙颜大怒。

而霍玄恭以攥拳抵在案上,浑身肌肉绷得硬如磐石,已时刻准备跃起揭露毕渊的真面目,好替菱珠报仇雪恨。

可接下来的几句如冰水一般浇淋在他头上??

“穿杨技压三千士,斫桂声传十二坊。边声一夜传刁斗,不教胡尘近帝乡!”

颈联和尾联竟全然不同……

霍玄恭怔忪片刻,随即想到或许是毕菱无法让毕渊完全照用,但只要有重复之处,也一样能让毕渊难以自辩。

他屏息以待,只要圣人露出丝毫疑惑不悦,他便顺势揭发!

永宜公主和韦檀也双双紧盯圣人,思忖着如何随机应变。

只见圣人缓缓起身,抬手拊掌道:“好一句‘边声一夜传刁斗,不教胡尘近帝乡!’”

霍玄恭被圣人的叹赏钉在原地,他不信圣人听不出诗中的蹊跷??方才明明已经皱了眉。

可到最后圣人依旧选择为毕渊遮掩,甚至大加赞扬,看来是已然做了权衡,不愿在人前让毕渊失了脸面。

诗作事小,士庶之争为大。

韦檀也悟出了这一层,可身为士族领袖的京兆韦氏本就与毕渊对立,加之他心中挂念毕菱的仇怨,于是率先起身笑问:“敢问毕大人,这诗可是今日即兴所作?”

毕渊听出他话里的试探,本就心虚的他只好含糊作答:“这些字词诗句都在腹中,有的是原先积攒下的意象,亦有今日见到诸位后起之秀有感而发??”

“晚辈只是听着略觉耳熟,不知各位是否也觉得似曾相识?”

这话一出,毕渊顿时惊惶不安、心中惴惴,他想到《慰柳集》便是由韦家编纂刻印,难道毕菱与这韦檀早已暗中勾结,设好了计谋等自己跳入?

可自己明明已翻遍了《慰柳集》,其中并无相似诗句,还拿着诗问过两个好友,也无人在坊间听闻过,这才放心大胆地在中秋宴席上吟出……莫非、莫非是这韦檀诓诈?!

永宜公主瞄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