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4病得不轻(2 / 2)

加入书签

“能得庄主信重,邱某深感荣幸。只是其一,在下此番是以昆墟弟子的身份前来观礼,并无意将那查案督护的身份搬出来,只怕一旦就查案一事开了口,日后官家若以此作为凭证,传唤在场诸位问话,反倒是不美。其二,清平道一案事发三月前,彼时在下仍在都城,于案件细节、案发过程都知之甚少,确实不宜妄言。这其三……”他说到此处一顿,面上不由得浮现出些许无奈和苦笑,“……其三便是家师性子暴烈。今夜晚辈既是师门唯一代表,在诸位前辈面前便该谨言慎行,否则他日回到到昆墟吃顿鞭子是小,师父怒发冲冠、提剑下山是大,这便还是少说两句为好。”

这番话可谓丝丝入扣、句句见血,便是那狄墨亦无法当即开口再强求一二。

尤其是这最后一句话音落地,就连那一众不表态的江湖老鬼竟也不由自主地点点头,似是颇为认同,显然谁也不想见那昆墟老头,宁可眼下少看几眼热闹。

而一直在旁心惊胆战的秦九叶见状终于松了一口气,庆幸之余又生出些钦佩之情来。

她先前只知这断玉君是个认死理的正人君子,可此刻才明白,对方能年纪轻轻便得平南将军赏识,接下这督护头衔孤身回九皋查案,顶得住都城的压力,又同那樊大人对阵城中,末了还没放弃暗中探查苏府案的真相,实则绝非“忠直”二字可以概括。这种打磨过后的隐忍和恰到好处的圆滑,在他那无暇底色的衬托下更显珍贵,整个九皋确实再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适合的接班人。

眼见这断案的烫手山芋递不出去,那狄墨也不急不恼,当下口风一转,竟提起了旁的事。

“断玉君为人处事向来谨慎,只是这江湖又非哪座城、哪个镇,从来都没有清晰边界,许多事也不必太过循规蹈矩。听闻上月那江湖暗市宝蜃楼出事,便是你亲自带人查封的,只可惜晚了一步,教人放火烧了个干净。不知可有查到那纵火之人的蛛丝马迹啊?”

同那方外观的灭门案比起来,宝蜃楼的乱子似乎压根排不上名次。

然而知情者显然不会这样认为。宝蜃楼虽只是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