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6凭空而来(2 / 2)

加入书签

老唐走得也还算从容。

他将堂里所有还未来得及送出去的消息都整理好,连一片多余的纸片都没落下,提前几日便一一送了出去,剩余几则实在无人认领的,他也小心拿了放火防潮的漆木箱子封好,放在了有神像的那间大殿香案下,估摸着能存很久。

老唐走得也有些匆忙。

整个听风堂穷得叮当响,他养了多年金蟾,到头来连自己的棺材本都没攒够。他的寿衣是对街估衣铺现改的,脚上的鞋、头上的帽是街坊临时凑来的,就连棺材都是聚贤楼那位马掌柜差人送来的。听闻她与唐慎言当初在这九皋城打得不可开交时,都给对方打过棺材,如今算便宜老唐先用上了。

听风堂虽小但也是个江湖地界,老唐虽然窝囊但也是个江湖中人。

应江湖地界的规矩,出殡不得见官见杀,不论是邱家人还是李樵都没有到场。

应老唐钱袋情况所迫,葬仪只能一切从简,奠仪祭席省了,吹拉弹唱也无,若非她临时从钵钵街的老相识那寻来四五个帮手,就连抬棺的人也凑不齐。

天还蒙蒙亮,一众人便沉默着聚在了听风堂,奉上最后一杯茶祭了天地,便要准备上路了。

秦九叶带着众人拉起灵柩抬出主屋的时候,雨下得正急,很快便在院里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积起水来。

那把磨得发亮的老藤椅在院中淋了雨,风吹过便轻轻晃着,似乎依稀还停留着他晒着太阳、喝着茶水时的影子。

不知是不是因为被雨水打湿的缘故,秦九叶只觉得那条担在肩上的绋绳越来越沉,而那条走向大门的路越来越长。

一众高矮不一、步调各异的人总算将灵柩抬至大门,突然,一阵车马声在门外响起,有人冒雨而来,跳下马车后就立在门外,恭敬行了个礼。

“在下是岭北唐家的,特意赶来接唐先生上路。”

院里的人都愣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那门外停着的马车是来接灵柩的。

秦九叶的目光在对方那辆不起眼的马车上一扫而过,最后停在门外那圆脸膛的汉子身上,没有半分要放下绋绳的意思。

“老唐还有亲人?我怎地不知道?”

“老家亲族,不常走动。”

“既然不常走动,又如何这般快地得知丧报赶来?”

那圆脸膛的汉子顿了顿,这才抬起头来,目光平静地说道。

“虽不常走动,但书信却未断过。”

瞧见对方面上神情的一刻,秦九叶瞬间明白了站在自己面前的究竟是何人。

“他临死前传出的消息原来是给了你们。”

那汉子没有否认,只是平静地看着她。

“唐先生忠义之士,江湖中会留有他一笔。”

起先的惊诧过后是一股略带悲凉的愤怒,若非亲眼见过唐慎言的尸体,秦九叶觉得对方这轻飘飘的一句也不会令自己如此激动。

她实在不懂,这些人既然能为老唐敛尸骨,当初又为何不能救他性命呢?

“你们既然能赶来,说明你们就在附近对不对?既然如此当日为何不施手搭救?他不是你们的人吗?他究竟有何把柄捏在你们手中,要为你们卖命最终落

精神都绷得紧紧的,但弦拉得太紧是会断的,大家或许只是想借机放松歇息片刻,就连邱陵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提醒众人明日还有事做,不可喝酒误事。

李樵被独自留在了府院。这几日他几乎都没怎么离开过房间,按陆子参的说法,这几日风头还没过去,为了不惊扰到天下第一庄的人,再小心都不为过。

临走前,她有些愧疚,像是小时候偷溜出去摸鱼不带金宝时的心情,那少年却表现得十分平静,只说会等她回来。然后提醒她多留意,因为来接老唐的人是公子琰身边的人,这说明川流院或许仍在暗中盯着他们。

秦九叶停顿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对方在说什么。

她在听风堂出殡的时候,李樵全程都在暗处看着。

可怜陆子参兢兢业业办着差事,这关在屋里的“囚犯”却早已去而复返。她觉得,邱陵对李樵的忌惮和怀疑确实不是没来由的。而对于川流院三个字,她听后心中反而并无太多波澜。

老唐因秘方一事暴露,而如今江湖上因此事牵扯其中的势力,除了他们与那天下第一庄,便只有川流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