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8竹花梦魇(2 / 2)

加入书签

秦九叶望了望对方微弯的背脊,只抬手将人扶起,随后望向竹林前的众人。

“他的心意我明白,诸位的本事我也不敢小觑。我只是希望

她之前一直以为诱使李樵发病的罪魁祸首,是滕狐调配的某种药粉,怎么也不想不到竟会是一种在天地间本就存在的东西。

秘方消失于世间多年,而竹子开花数十载也不常有,可一旦发生便是成片,如果附近有大批的潜在病患,那居巢的悲剧势必会重演。

破解秘方后的最后一丝喜悦也在这一刻被消解,秦九叶扶着阑干的手心冒出一层冷汗。

“公子琰既然知晓这些,为何没有告知于我?他是疯了不成?以为有了解药便可掌控全局?需知就算是寻常瘟疫也架不住来势汹汹,如果没有做足准备,到时候……”

“你当他这些年都在暗中忙些什么?川流院遍布天下,他花了很多时间暗中走访各地产竹且有人烟的地方,并派人前去观察搜集竹林情况,在附近埋下火油,若哪日天有不测风云,便将一切化作火海、不留后患。能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只可能是我,而不可能是你。而我虽然告诉你了这件事,却也不会告诉你那些火油埋藏的地点。”

直到最后,公子琰也仍不能全然信任于她。即使口口声声说要将川流院交到她手中、将那些跟随他多年的故人托付于她,但在有关秘方的事上,他仍表现得超乎寻常的冷酷与谨慎。

从不全心相信一人,这是他的教训与经验,也是为上位者的万全之法。

许是与那公子琰并无太深的交情,秦九叶听罢心中并未因此产生太多波动。

“那你呢?当初为何要将这件事告知于他?”

“自然是作为合作的交换条件,不然你以为如何呢?”

对方答得飞快,秦九叶也当即反问。

“但你现下也将这件事告诉了我,又想换得什么呢?”

“秘方之症已解,知晓这些有何用处?你不是自诩生意人,怎会这点利弊都看不明白?”滕狐斜着眼睛看她,眼神冰冷而无情,“我师父一度认为,那海云竹同秘方有着某种深刻联系,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研究,最后却一无所获。除了能够催发染病之人的病情,这东西再无其他用处。”

对方说罢,像是对这场谈话已感到厌烦,缩着脖子拂袖而去。

秦九叶望着对方的背影许久,再转头望向远方时,竹海的最后一丝轮廓也消失在暮色之中。

对公子琰来说,滕狐的天资和左鹚弟子的身份已经足够,完全不会再开口提出所谓的交换。而诚如滕狐自己所言,海云竹是左鹚走过的弯路,他有何必要为了那些他并不在意之人的死活,当着公子琰的面说起这些往事呢?

或者,有些事并不如当事人嘴上说的那般。

******************

入秋后的雨水仍未停歇,半个龙枢已泡在水中。

相比于周围小城的苦不堪言,眼下的九皋可算得上是方圆百里之内唯一的安宁乡、避风港。

得益于那位镇水都尉多年前治水的功劳,附近河堤还算坚固,几处重要河道每年都有人定时清理,重新修缮过的城中排水工程顶住了连月的雨水和上涨的河湖,城外虽已闹翻了天,城里人还是不紧不慢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只是这平静中又有些说不出的躁动。譬如那好容易回落的米价又被暗暗抬了上来,城中卖酒的商铺也跟着凑热闹,说是天子大祭用的便是九皋产的酒,再有就是那打更的差事换了一拨又一拨人,最终落到了新来的陶三手里。

近来形势不好,许多避祸逃难的外乡人都涌到了城中,各种差事供不应求,连带着陶三这样的衙差也受了影响。他先前好说歹说调去城外寻了个栽竹子的活计,除了月俸外还能按日领些工钱,谁知那姓宋的河堤使是个死心眼的,一把年纪了还亲自监工,每日将他累得要死要活,结果没干几日便又被送了回来,说是今年雨水太大,竹子只怕是栽不活了,要等到明年开春再招人手。

那洹河边上的金丝雨竹成片成片的,那樊大人偷偷摸摸薅了这些年都没薅秃,少几棵同掉了几根头发有何区别?那样斤斤计较不知做戏给谁看呢。

心里骂归骂,日子还是要过的。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那竹子活没活他是不知道,他只知道再这么下去,自家那几口子可是要饿死了。

咬了咬牙,他最终还是接了这打更的差事。

也不怪大家都不想接这差事,毕竟城南桑麻街那血淋淋的案子不过数月前的事,若非管事的亲口答应他每月可以多领二两银子,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接这活计的。

陶三紧了紧衣领、醒了醒精神头,经过那莲花码头、终于踏上最后一条街。

那位当了督护的邱家长子雷霆手段,来了没多久便将案子破了,何况这是城北,同城南那藏污纳垢的地方可不是一回事,他只是例行巡视,又能遇到什么事呢?巡完这郡守府旁的一条街,他今夜的差事便算了结了,美美领了银钱便可回家歇上一整日。

说到那位樊大人,当真是个能折腾的主,许是为了庆祝那位搅局的督护终于离城,这阵子一入夜便在府中折腾个不停,对方瞧着也是年愈五十之人了,竟还能夜夜笙歌、精力充沛,而他眼下只想早些收工回家睡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