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2再给小丑跳一夜(2 / 2)

加入书签

青槿眼圈发红,却只能咬牙跟上。

……

乾清宫内,夜色沉沉,殿外风卷过檐角,铜铃发出清冷的叮当声。殿内灯火明亮,烛光摇曳,映得龙案上的奏折与密报层层叠叠,压得人喘不过气。

萧临川坐在案后,玄色常服衬得他眉宇间更添威严。他手中握着狼毫,指尖微微用力,却迟迟未落笔。烛火映在他的脸上,阴影交错,掩不住他眼底的沉思。

殿中,太傅林文斌静静伫立,年近六旬的他精神矍铄,一身青袍熨帖,面容严肃,目光沉稳中透着锐利。举手投足间,仍是那副令人信服的沉稳气度。

林文斌曾是萧临川最倚重的肱骨之臣。从乱世风雨中扶持他登基,又以雷霆手段肃清朝局,三年间助他扫平内忧外患,稳固皇权。

他是萧临川的恩师,更是他最锋利的刀。

然而,如今的萧临川已不再是那个事事依赖恩师的少年储君,淮王拥兵自重,太傅也暗中结党,他早对其中关窍洞若观火。

只是眼下正值用人之际,他选择隐忍不发,权作不知。

“陛下,”林文斌拱手禀道,声音低沉而稳重,“顾将军刚刚送来密报:淮王已秘密出关。如今局势已渐明朗,正是陛下出手的良机。”

萧临川闻言,心中却难掩震动,沉声问道:“果真?”

林文斌拱手低头:“此事确凿无疑,陛下料事如神。”

萧临川目光微凝,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一丝复杂:“淮王虽不是朕的亲舅舅,但朕的武艺骑射,皆是他所教。是朕执政有失,才让他生了妄念?”

林文斌闻言,目光微微一沉,随即语气低缓却坚定地说道:“陛下,非是陛下不仁,而是淮王浪子野心,贪念难抑。此时正是除去他的最好时机,待淮王伏诛,天下大权归一,陛下再无需为此忧虑。”

萧临川紧咬牙关,垂眸沉思,指尖缓缓敲击着龙案,沉闷的声响在殿中回荡。

“淮王此次出关,表面上是称病休沐,实则是秘密联络边疆旧部,意图拟定‘勤王之策’。若庆宁公主得封后位,他便可借此挟制朝局,将高家血脉推上大统,边关自然无事。“

”一旦庆宁无缘后位,淮王便会以边关旧部为依仗,挑起战端,里应外合,直逼京都。”

林文斌微微颔首,目光如刃,语气中透着凌厉与果决:“正是如此。淮王的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此刻正是反击的绝佳时机。臣与陛下所定之策,便是趁淮王出关之际,由顾将军率兵截杀,将其困于关外,彻底斩断他与太后的暗中勾连,令其孤立无援!”

他语声一顿,目光更添几分深沉与冷厉:“更妙者,令嫔腹中之子,正可为引蛇出洞之饵。太后与庆宁公主素来觊觎后宫权柄,必会借此大做文章。只要能诱使她们露出马脚,做实淮王意图动摇国本之罪,便可名正言顺地将其除去。”

林文斌语气愈发坚定,宛如利剑出鞘:“此计周密,既能彻底瓦解淮王势力,又可兵不血刃,正是最优之策。待淮王府上下被拿捏,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便如无根之木,风吹即倒。届时,朝堂内外皆归陛下掌控,江山再无后患!”

萧临川闻言,目光微微一闪,却没有立刻回应。他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神色似乎有些迟疑。

窗外的风声隐隐作响,黄昏的天色渐渐暗沉,厚重的云层压在天际,透不出半点光亮。

良久,他才低声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此计虽好,但朕如今细想,似乎……不妥。”

林文斌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语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