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陆兄不同(1 / 2)
不出几日,洒金街的桃源客栈在京城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篇《桃花源记》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折腰吟颂,陶渊明的名字在这个异世界又一次绽放异彩。
仅用热水冲泡便清香无比的各式茶叶,虽价格高昂,可京城从来不缺富人,有的是专门过来品尝一二的。
一旦试过,唇齿留香,便念念不忘。
还有围炉煮茶的新式饮茶方法,在这寒冬时节,最是暖人心脾。
就连月影纱,都成了众多女子的心头好,直接将开业不久的云秀坊挤的水泄不通。
桃源茶馆,没有做任何寻常店铺开张需要邀请的锣鼓舞狮,紧靠着口口相传,便成为这个冬日里京城最火爆的地方。
而桃源茶馆的东家之一,谢安,也成为京城最神秘莫测的商人。
众人都知道桃源茶馆有两个东家,一位是竹溪茶馆的东家林知鹤,另一位便是这谢安了。
他似乎一到京城,就与林知鹤开始筹备这间茶馆。
开张几日就名满京城。
偏偏,他也不太与人交际。
除了林知鹤,没见他还与什么人来往过。
倒是有一日,被来往的商客认出来,谢安曾经在柳州县经营了一系列的桃源产业。
从桃源客栈开始,到桃源酒楼、桃源茶馆,皆是有声有色。说他是柳州县第一富商,绝对无人置喙。
如今,柳州县的桃源产业自有掌柜代管。
谢安又来到京城,一出手便是惊艳。
没听那商客说吗,在柳州县的桃源茶馆,可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
但是那里的桃源客栈倒真是不错。
虽然也有其他客栈想要学习一二,可惜只学得形似,东施效颦而已。
明明长着那样一张妖孽的脸,可现在众人想起他,却首先是桃源客栈的一缕茶香。
这样的人物,怎能不引人关注。
宋玉姝明白大家的意思,这就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实力。”
谢安越来越受瞩目,即便宋玉姝想要低调,也挡不住这么多人对他好奇。
她打算,让林知鹤帮谢安寻一处房子,总是这样居无定所,也挺不方便的。
……
桃源茶馆每日迎客无数,许多贵人小姐也结伴而来,专门找二楼僻静之处,品茶小聚。
这一日,谢安看见了一位熟悉的小姐。
正是镇北侯府的陆晚。
只是陪她进来的却不是闺中密友,而是两名男子。
其中一人便是陆时,另一位虽有些冷漠,但存在感极强。
这通身的气质矜贵内敛,又有陆时作陪,除了二皇子顾昭,简直不做他想。
陆时未作介绍,谢安只能装作不知道。
陆晚充满好奇地在茶馆一楼逛来逛去,陆时和顾昭则看向丝缎上的《桃花源记》。
这篇文章本来就是处于魏晋乱世中的陶渊明,对于安宁和乐世界的一种向往和精神寄托,映射的是东晋王朝内部倾轧、贪污腐败、盘剥百姓的种种社会现实。
普通人读来或许更多的是向往那种平和富足的生活。但顾昭作为皇子,而且是有野心的皇子,自然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不知这陶公究竟是何人,魏晋又是什么朝代,历代史书中从未记载过。”顾昭双手负后,看向那句“无论魏晋”。
陆时:“或许是暗指的前朝,亦或者是虚构的也为可知。毕竟连陶公也早已经仙逝了,这个问题可能终究难解了。”
顾昭笑道:“哪朝哪代不重要,文中的隐喻倒是发人深省。”
两人还想继续,陆晚已经等不及了,“两位哥哥,我们快入座吧!我想试一下这个蒙顶甘露。”
早就有人预定了二楼临窗位置,三人坐下后,又有小二将茶具、点心一一摆上。
陆晚对围炉煮茶特别感兴趣,一会看看红泥火炉,一会看看各种烘烤的干果。
顾昭只是来品茶的,一杯香茶入口,确实少了苦涩之味,清香扑鼻,轻柔甘醇。
难怪声名大噪,这种茶叶,即便是每年送入宫中的新茶,也远远比不上。
不如带一些回去,给父皇尝一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