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37章(2 / 2)
顾清淮得知此男子名为雪昌,住在十里外的村庄。他家中贫寒,阿爹病重,读书花费太高兄长不愿再供养,今年阿爹病逝后立即将其独分出去,正苦于无钱继续科举路。
其话语间字字是对读书的坚持。
当时顾清淮认为,他是书生风骨,贫而不弃。更重要的是他坦言自己的商籍身份,对方仍十分敬重,丝毫没有城中那些书生的轻佻与不屑。
还劝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因此便一弃不顾?雨停以后还是尽快回家吧。”
这三日来,顾清淮早吃够了苦头,正需一个台阶下。望着对方严正的神情,他不好意思地垂首,讷讷道:“我、我迷路了。”
雪昌失笑:“若不介意,我送你。”
顾家也没想到,自家哥儿离家出走,三日后带回个穷酸书生。
商贾常年与达官贵人打交道,眼界自然高,想让自家哥儿女子嫁良籍书生,也是那种天赋家势取其一的。那雪昌无财无势无师长,二十岁还只是个童生,顾家瞧不上,奈何顾清淮就觉得这个好。
君子端方,不慕荣华,童生也是因为家贫无好书,兄嫂磋磨,还要日日照顾病重在床的阿爹,给耽搁了。
反正夸奖是成箩筐的。
想着自家儿子科举还不知什么模样,有个读书的女婿也不错,若真有亨通官运,还能提携顾家子侄。顾老爷松口资助银钱,要求雪昌考中秀才,方能将哥儿嫁给他,还会陪嫁一间铺面。
不料,次年他竟真中了。
顾清淮如愿以偿当了秀才夫郎,本以为日后与夫君琴瑟和鸣,顺遂无忧。谁承想新婚不出一年,夫君竟忽然与亲哥哥大打出手,挂了满脸彩。
家中上药时,雪昌哭诉三年以来顾家人对自己的嘲讽与逼迫,骂他是个贫贱废物,吃夫郎软饭,与那入赘没有区别,如今爹爹更想以顾清淮为要挟,让他疏通关系将秀才功名转到顾家大哥名下。
顾清淮闻言火冒三丈,回娘家给夫君找场子,吵吵嚷嚷两头说不清,闹到后来爹爹竟出面直接断亲,逐他出家门前唾骂道:“任你们达官富贵,我们顾家不占你们便宜!”
只是想让家人不再侮辱欺负夫君,不知为何闹成这样的局面。回去后,顾清淮整日以泪洗面,最终在雪昌的提议下卖了嫁妆铺子北上,离开伤心地。
定居泽鹿县后,为了雪昌能安心继续科举,顾清淮开了家布庄,当起嗤之以鼻的钻营商贾,日日忙碌于铜银,喜欢的诗集早落了灰。又因雪昌说异乡无倚仗,怕自己保护不了他,他便攒出三千两为他捐了个员外小官。
直到后来结识杜泽兰成为密友,小哥儿降生,几年下来来适应了北方水土,顾清淮终于感觉生活安定下来,只是每每熬夜翻账簿时回想起远在南方的家乡,还会暗自垂泪。
如果一切止于此,他不会怨悔。
孩子六岁那年,布庄掌柜南下开拓货源,为顾清淮带来了一封家书。事情已过多年,顾老爷已有老态,回顾当初哥儿被赶出家门时痛哭的模样,心也软了,就写了一封信来。
信中问候他可还好,外孙如何,还提及了一段顾清淮不知情的真相。
对雪昌,顾家的确算是有所图谋,出钱出力嫁哥儿,都是为了能给自家带来好处,几个大舅哥时常背地笑话他,当面也时常摆谱提点他吃顾家用顾家,往后要知恩图报。
但所谓窃改功名,全属无稽之谈。
顾家若有那等人脉手段,哪还用得着雪昌?随便出点银钱,总能在烟柳赌场寻到愿意卖的堕落秀才,何况这种事一经发现都是要满门抄斩的,划不来。
当初雪昌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