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第6章(1 / 2)

加入书签

开店最麻烦的就是店面选址和装修,这两个现在都不是问题,房管科给砖砌起来刮了水泥砂浆,糊了一层白灰,面上看上去大差不差,宋明瑜暂时没有再动,剩下要考虑的就是食材和设备。

前者很轻松就能解决,针织厂有专门的菜市场,至少现在供应她这个小饭馆是不成问题。

设备反而是比较麻烦,像是桌椅板凳这种大件各家基本都是结婚的时候请木匠师傅单独打一套,就一直用一辈子,中途要增添什么,也是一家人出钱请木匠师傅再来添置。

还是之前帮过宋家姐弟搬家的张组长张新民得知这事儿,主动找到宋明瑜说可以帮忙。

他有个同学在木器厂,厂里经常处理不合格的桌椅板凳,价格很实惠,比国营商店里卖的要便宜一半,见面以后对方比想象中还和气:“小姑娘年纪轻轻的当个体户不容易,我这边看在老张的份上再打个折扣,两套,三十块钱,帮你拉到店里!”

那两套桌椅宋明瑜亲眼见到,一套是边角蹭掉了一点漆,另一套是椅子的靠背之前相差了一厘米,完全可以说是九成五新,一点点损伤可以忽略不计,卖给她的价格却只有正价的三折,赚大了!

宋明瑜自然是喜出望外,张组长老同学找人要了个运货的大板车把桌椅给运过来以后,她还犹豫了一下是不是该送些什么当谢礼,被张新民摇摇手拒绝:“他找人帮你运这堆东西的确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但前面那些话你听过就算,不要当真。”

原来这是木器厂的“潜规则”,这些工厂流水线上下来的不合格产品都是被工人们自己买走,随后再卖出来,因为已经是打上了不合格的标签,他们从工厂内部拿成本很低,即使三十块钱卖她也完全有得赚。

“不只是我那老同学,还有帮你运货的,开条子的,大家都要分钱,不然谁愿意做这生意。”

宋明瑜这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年代的认识还是不足,张新民和她说这番话,也是因为看在她爸的份上,想尽可能帮一帮她这个后辈,她顺带就问了一下剩下的那些杂物件要去哪儿买。

像是锅碗瓢盆、架子炉子,这些开店都少不了,宋家倒是有餐具,但就那么一套,仅仅够她和宋言川两个人用的,要拿到馆子这边用,那她跟弟弟饭都吃不了了,炉子更是不可能从厨房那边给搬走。

这却戳中了张新民的盲区,他平时不在厂里就在家,桌椅能帮上忙完全是因为他同学恰好在那,住宋家隔壁的林香听说这事儿也想帮忙,她是不知道,但她丈夫陈继开却很清楚,宋明瑜去林家的时候,他把地址给了出来。

“就在机械厂过去那个巷子,里面有个旧货市场,之前我们厂子里有几个后生一直排不到进厂顶替的名额,就跑到市场里倒买倒卖,结果被联防队的抓了,说是顶班的资格都要往后排,哎??不过你要需要,就去那边瞧瞧,大家都在偷偷卖东西。”

陈继开是机械厂宣传科的人,比起妻子,他更不看好宋明瑜当个体户这件事,不说别的,光是他们机械厂每个月都在公告栏上强调集体意识,要一切以集体为主,不提倡把个人利益看做一切。

厂工子弟被联防队抓的事情还上了厂报,执笔的就是他,他哪能不知道这事儿有多少阻碍?

政策下来是下来了,但人心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南城又是个远离喧嚣的小城市,几年前的改革春风,到现在都还没吹满地,人人都在等着那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可人人都不愿意做吃螃蟹的人??个体户不光荣、没地位、没保障,谁也不想做个体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