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成若缺?我偏不想和光同尘(1 / 2)
清冷的月光,映照着竹影,斑驳洒在白墙上。
胤?不由得思索:倘若他为继位之君铺就的这条路,并非他之所求,则天下百姓短暂的安稳又将毁于一旦。
弘历,虽智计学问胜过弘时良多,可始终如同老八胤?一般,站在官绅一派。
他是八旗勋贵的君主,而非天下人的君主。他是文人、士大夫口中歌颂的圣君,却走上了与自己全然不同的道路。
缘何一生上下求索,革除弊政,最终却人亡政息?
他多想有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子嗣,不止传递这江山万年,在文人的口中传颂;更是能够真正做一位君主,一位能心系百姓、改善民生的盛世明君。
顾八代见胤?久久不语,只得叹息一声,将话语再说的明白些:“老夫深知,四阿哥绝非贪图权势之人,亦是绝不行那等蝇营狗苟之事。只是大成若缺、过刚易折。”
“你的脾性同我一样,至情至性,眼里揉不得沙子。我也时常思索,是不是教你念书,也把这个犟脾气教给了你。”
“身为臣子,刚直倒也算是美名,最差不过是辞官罢了。我知你心系百姓,如此便如皇上所愿,继续跟随太子,做个直臣,日后依旧能一展抱负,何必去趟这趟浑水呢?”顾八代言辞恳切道。
此时,一直在吃桌上桂花糕的??,实在是没有忍住,她问道:“师公,前些日子我的小狗造化,被人剃了毛。倘若只因对方比我地位高,便需要我忍让,甚至当做没有发生一样。”
“可是我不愿意,我想保护造化。我一忍再忍,只是对凶手小施惩戒,却被耳提面命,称我该有尊卑、守规矩。我不愿如此,阿玛也不愿如此罢!”
“倘若做个直臣真的能够使海晏河清,哪朝哪代都不缺为国请命之人,缘何前明还是覆灭?”??继续追问道。
顾八代心中震惊,一个仅仅六岁的女童,却说出来这样一番话,比之当年六岁入上书房的胤?,更是青出于蓝。
他心思一动,欲考验一番,只道:“太子并无昏庸之相,兼之又颇擅朝政,懂谋略,得正统,缘何不能成为明君?”
“明代崇祯皇帝又如何?以发覆面,衔恨而亡,大明三百年国祚断绝于他,是他太过无能昏庸吗?”
??经历多年现代教育,一直都是遵循唯物史观,她深知,历史发展需要英雄的努力,却从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明朝的灭亡从来不止在于党争,更不只是连年的灾害。如同历代灭绝的王朝一样,不过是土地兼并到了极点,百姓没钱,皇帝没有钱,所有的钱都去了官绅手中罢了。”
胤?早知她生来不凡,或是生而知之,却不想她在学识之外,尚有如此见地,作为一个清朝的格格,她所思不是自己的三村之地,她同他一样,心中有百姓。
“不会有人比我阿玛更加适合那个位置,只因并无一人愿意,成为众矢之的。太子二伯是文人士子的嫡长正统,身后有索额图,有皇玛法的偏爱;大伯有军权,更有明珠;其余阿哥身后不过是八旗勋贵,官僚士绅。”
“唯有我父,四皇子胤?,前有猛虎,后无所依,唯有一腔真心,手持利刃,以图革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