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金泥玉检不须留天下岂有三十(2 / 2)

加入书签

二十二年,康熙收台湾。次年秋,康熙第一次登临东岳泰山。群臣上奏,谏言他在泰山封禅。

然而康熙却是“十动然拒”。只因朱元璋统一了华夏没有封禅。

他曾经五次亲往明孝陵,三跪九叩,拜祭朱元璋,就是为了得到汉人支持,成为正统。

“恭请圣上,以燔柴告祭,功成告天,勒石记功。”众位大臣叩首道。

“朕凉德菲躬,实未有丰功伟业,…何敢效法前人,铭功纪德,”康熙最终还是拒绝了,只答应祭祀,“……仿尧舜之制,巡幸东方…设祭方岳以祈年丰。”

即便凭他的功业,未能封禅,只是去祭祀一番,也能笼络人心,巩固爱新觉罗之万世基业。

那年他虽有私心,到底在登临泰山顶、一览众山小之时,写下了“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须留。”

只求为民办事,不留金泥玉检。

不曾今次到了德州,许多山东文人,竟对太子颇为吹捧。

虽然某种程度上,这是他曾经想看到的:

效法汉人传统,以嫡长之子,正位东宫,拉拢汉臣,安抚人心。

“吾皇万岁……”

在一片对于康熙的吹捧之声中,却混进去了几句不同的:

“太子爷龙章凤姿,文武双全呐”

“吾等听闻,太子德行出众,实乃社稷之福。”

“张兄,此篇文章吾愿献于太子。”

“李兄所言是极,若得太子指点,此生无憾耳。”

……

原是济宁孟氏、曲阜孔氏、临朐冯氏、诸城王氏、安丘曹氏、兰陵萧氏、琅琊诸葛氏等家族,在听到当地官员的消息后,便赶来德州。

他们盛情相邀,请太子赴宴,以文会友,共赏桂花。

康熙原也存了几分试探的心思,不止为试探出太子的“不敬之心”,更是想看他作为储君,驭人之道修炼的如何。

他的保成,究竟是爱新觉罗的太子,还是爱新觉罗与赫舍里氏的太子?

索额图这个老匹夫,这些年,不只是在朝堂上排除异己,逼走了不少直臣,包括胤?的老师,他曾训斥过得顾八代。

康熙心中并非全无芥蒂,只是引而不发罢了。赫舍里氏到底是胤?的母族。

打了老鼠,又怕伤了玉瓶。他便也只盼着胤?能管好索额图。

这些年,索额图对于族中子弟,更是过于放纵了,强抢民女,纵奴伤人,皇阿哥都不敢做的事情,倒是被他们做了个齐全。

“你说,到底是约束不了,还是觉得太子要当皇帝了,他们便不用顾忌?”康熙曾在一次看完开音布的密报之后,问过梁九功。

“太子爷自小是您一手带大,也是奴才看着长大的,最是孝顺不过。”梁九功毕竟伺候了这么多年,一向摸得准康熙的心思。

“那起子奴才自作主张,败坏太子的声誉,太子仁善,怕是受了什么歹人的影响。”康熙大手一挥,太子身边又换了一批奴才,包括出身赫舍里氏的几个嬷嬷,也都打发到别处了。

要说太子胤?,那也是真的天潢贵胄,通满汉文字,娴骑射,赓咏斐然。

至于史书上记载的,他暴戾成性??

他拿鞭子教训奴才,对一些老臣也傲慢无礼。但归根结底,也是康熙一直以来的溺爱,与扭曲的控制欲,才有今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