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1第51章(1 / 2)

加入书签

赵计划下了班,推着旧自行车,出了一矿大门。

他走得慢,带着点不情愿的惫懒劲儿,提提踏踏走在路上,没骑车,一双眼左看看右看看。

“计划,怎么还不骑?你磨蹭什么呢!”

赵计划的发小兼同事,刘爱民,骑着二八大杠,一条腿支着车,回头喊了他一嗓子。

“着急什么?回去那么早干什么,在外边多待会儿不好嘛?”

赵计划依旧没上车,慢吞吞地走过去。

“你妈搁家里给你炖肉了,你怎么着急啊?”

撑着车的姿势怪累的,刘爱民索性也下了车,推车走在赵计划旁边。

“做梦呢,还炖肉,我妈就顾着伺候我嫂子月子,天天拿稀饭咸菜糊弄人,吃得我脸都绿了。”

赵计划有气无力地说:“你妈对你够不错了,还给你做饭,我妈就知道跟我要钱,不是她没钱买菜,就是我爹没钱买药,从我身上榨出的钱全拿去补贴她大儿子一家了。”

刘爱民拍拍他肩膀,兄弟家务事,也不好说什么。

赵计划和刘爱民两家当年积极响应国家鼓励生育的号召,卖力造人,两家的英雄母亲经常是年初刚出月子,年尾又开始坐月子,三年抱俩都嫌少,一年抱俩刚刚好。

不算夭折的,赵家生了九个,刘家生了七个。

赵计划和刘爱民都生在中间,说起来已经不是爹不亲娘不爱的问题了。

赵计划小时候经常饿得嗷嗷哭,因为他妈忘了喂他,反而给他弟弟喂了两遍。

刘爱民有次在街上看见他爹,他主动上前打招呼,他爹挺客气地说:

“你是谁家孩子啊,还挺有礼貌的,不过你得叫我叔,爸爸可不能乱叫啊。”

精神上的忽视还能忍忍就过去,物质上的匮乏才是实实在在折磨人。

贺家一家六口住两间屋已经够挤了,赵刘两家要在两间屋里挤进去十几号人口,那已经不是简简单单一个挤字能形容的,春运火车站也不过如此。

因为地方不够,赵计划下夜班回家时,看到炕上人已经睡得满满当当,连张纸也塞不下,他就搬张椅子靠着墙睡。

刘爱民也差不多,睡觉的位置全靠抢。

偏偏这俩都是本地人,想向单位申请单身公寓也不符合条件,只能忍着,寄希望于哪天单位分房时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

随着赵刘两家成年兄姐们陆陆续续结婚生子,家里年纪小的孩子还在念小学,孙辈已经开始出生。

赵计划和刘爱民两个不上不下的,更成地里黄的小白菜了。

幸好俩人运气不错,赶上一矿扩大生产、大规模招工,这才找到了工作。

但有工作的开心是短暂的,爹妈的偏心是永久的,家里已经变成存量资源的争夺战场。

“我不回,你要回就先回,我等睡觉再回去。”

赵计划不肯下班就回家,回去了也没他的地方,不如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

听到赵计划的话,刘爱民想了想,说:“算了,你不回我也不回,回去我妈还让我洗尿布,侄子爹妈都不洗,让我这个当叔叔的洗,我也不管。”

两人一拍即合,但现在天气不对,要是春夏秋三季,他们俩随便去哪溜达都舒坦,冬天太冷,只这几步路就感到浑身上下被寒风浸透,骨头缝都在冒寒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