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口嫌体正直(1 / 2)

加入书签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沈清沉虽然早已做好了听坏消息的准备,可当她听到“弑母篡位”的那一刻,双腿还是忍不住地发软。他将这二十余年的压抑全都归咎于母上与皇姐,他对母上的恨一点不比皇姐少。他既然给母上定下的结局是死,沈清沉自然也一样。相信虞鸢将这个情报带到沈清沉身边的时候,沈池润已然令人南下来缉拿她了。

逃已经成为沈清沉唯一一个有可能活下来的选择了。

可是逃向哪呢?

在沈清沉思索的时间里,虞鸢已分别将众人召集到寿安宫商讨对策了。众人分坐在堂下,沈清沉与许段笙居堂上。陈孝霖想法简单,回路也并没有众人那般冗长,想出办法是最快的:“既然太子...新帝令人南下,那我们干脆绕开京城,向西北远走?”既然是要逃,自然有多远去多远,她便是这样想的。

未等沈清沉开口,李崎便反驳道:“逃向西北那我们又能投靠谁呢?再者西北寒凉,并不是久居的首选。”陈孝霖听完李崎的反驳,第一反应则是抬头看堂上的沈清沉,得到她的首肯,便只好泄下气来紧抿嘴唇。

“既然要寻靠山,那不如就挑一个人的家乡远走?”虞鸢一拍大腿,建议道。古时候交通不便利,利益群体尝尝以地方单位群居,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倘若众人的家乡不是都在内陆的话。内陆地区里京城都不算太远,据点处于内陆,无异于换个地方坐等死亡,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所以这条方案也很快地被沈清沉否决掉了。可是群龙无首,四处发散着思维似乎也不算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这沈池润的军队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南下到雒州,要是再这样拖延下去,只恐怕是坐以待毙。沈清沉对着方才被否决掉的两个方案思索,她伸手用食指轻抚下巴,“首先能确定的是,一定要走,且有多远走多远。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靠山和生存资源甚么的比较稳妥。”沈清沉一开口,众人的目光便聚焦在她的身上,经历凡前种种,沈清沉聪慧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众人自然而然地听顺她的意见,开始思索着有什么地方能供迁移。

许段笙一直紧紧地握着沈清沉的手,想到办法时他又用另一只手轻拍她手背,缓缓道:“如果有多远就走多远的话,倒不如一路南下到南关?”既然要远走,能选择的几乎就只有八大关云云,所以许段笙提出南关也不无道理。南关守关的将领是许氏族人,虽说借兵似乎有些天方夜谭,可若仅仅只是抵御外敌,似乎就可以借力打力。“这兵或许借不来,可倘若能略施妙计,将南下缉拿的官兵打成乱党谋逆,似乎还是能够借助南关军的力量来抵御。”

沈清沉点点头,只是接着又开始对他话语里的“略施妙计”感到疑惑。这样的方法似乎行的通,当然,只是似乎。理论上可行实际上不可行的事儿太多了,这便是其中的一件。倘若那沈池润派人南下来缉拿,哪怕她有三寸不烂之舌,哪怕她脑子灵光能赛诸葛亮,也只能够拖一会儿。想要借力打力,除非求沈池润莫要将甚么身份证明交给军队吧。否则,只恐怕需要她真的救过整个南关军的命才真的有可能在南关将领的庇护下活下来。沈清沉这命是好不容易才续上的,她自然不乐意将自己的头颅押宝在一个素未谋面,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的将领手里。

既然南关行不通,八大关可还有七个。投奔的关口既然需要有多远去多远,而后又需要跟将领有过命的交情,沈清沉的脑海里突然浮现起了一个人??

殷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