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 ?木为轮(1 / 2)

加入书签

第58章?木为轮

离开山腰,回到窑洞时天已黑了。

雨势渐起。

没有雷鸣与闪电,整个森林都沉浸在沙沙的雨声中。

窑洞口未砌成的墙垛还是进了水,陈舟往地沟上搭了几块木板,但雨水无缝不入,只能起到些微遮挡作用。

点灯,生火,烧水。

等待水烧开的时间里,陈舟将扛回来的三根原木分开,其中两根留待晾干后再测试,一根木头直接劈开。

如果要?木成轮,需得选用长宽均匀,修理端正的木条。

但陈舟知道自己第一次?木只是尝试,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便将木头随便修理成长条,准备先看看效果。

煮沸的大铁壶水留待熏蒸。

火烤使用的是小灶。

只需拿掉平底铜锅,灶坑中的火焰便能将热量传递到上方。

手持木条,在灶坑上反复烘烤,期间陈舟一直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以免木块被火焰点燃或是烤糊。

首次尝试,拿捏不准温度,感觉木条中的湿气已经被烤得向外发散,整根木条也变的有些烫手后,他停止了烘烤。

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木纤维得到了软化。

长长的木条就像被抽掉了骨骼一样,徒留一具僵硬的“尸体”。

陈舟轻轻发力,觉得木条真的在缓慢弯曲,且没有断裂,便加大了几分力气。

即使是软化的木条也比藤条硬实,不多用些力气根本掰不动。

弯曲木头的过程中,陈舟发现了一个问题??受到炉灶大小的限制,木条烤得不均匀,刚刚受热的地方更加软和,而降温的区域则坚硬韧性差。

?车轮是个连贯的,对木条整体制造变化的过程。

受热不均匀会导致整根木条有的地方软有的地方硬,弯曲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断裂,或因僵硬无法将其掰成想要的形状。

放下手中掰出了一点点弧度的木条,看着燃烧中的小炉灶,陈舟认为火烤暂时行不通。

铁壶中的水烧开有一段时间了,该试试熏蒸了。

水蒸气传递给木条的温度可能会持续的久一些,热气没准还会有软化木材的作用,提升?木的效果。

而且水蒸气不像火焰那么危险,无法点燃木条,只要让木条始终紧挨着铁壶口享受水蒸气的熏陶即可,比较省心。

……

敞开壶盖,释放壶中蒸汽。

陈舟捏住木条末端,将它前端搭在壶沿,缓慢挪动,保证蒸汽的力量能作用在每一寸木条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