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皮蓑衣(2 / 2)
“看来鱼鳔胶黏合的地方承受不住大幅度活动,要是和防水布一样摊在地上不动还行,一旦活动起来就会开胶。
两个袖子估计是留不住了,要是把这件雨衣改造成马甲或许会有前途。”
摸了摸雨衣的脖颈处,陈舟突然想起了一种古人应用较为广泛的雨衣??蓑衣。
诗词有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便是古人的雨衣。
它的外形简单有效,既能防雨也不耽误工作,正符合他的需求。
生于21世纪,陈舟从小见到的雨衣全都是塑料或橡胶材料制造的。
幸亏现代影视技术发达,从电影中的江湖侠客身上,让他了解到了蓑衣的外形和大致结构。
蓑衣的上半部分有一个能绕脖子一圈的类似披肩的结构,它能完全挡住滴到肩膀上的雨水,并产生一个坡度,使雨水向下流淌。
蓑衣的下半部分类似于短裙,肥大厚实,整体呈上窄下宽的桶状,配合好搭档斗笠,应对小风小雨根本不在话下。
按传统工艺,蓑衣应是由棕树树皮制造。
陈舟找不到棕树,更不知道怎么用棕树树皮制造蓑衣,他打算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制作一件独属于他的蓑衣??海豹皮。
作为常年待在水中的动物,海豹皮的防水性能自不必说,且皮毛柔软厚实,还具有保温效果,完全可替代棕树树皮。
大海豹皮形状不算规整,自从感冒后,陈舟一直把它当毛毯用,正好趁着这次机会,把海豹皮的边角修剪一下。
将海豹残缺的脑袋部分,四肢部分全都割掉,只留下一张长方形的身体部分皮毛,铺在床上看着美观多了。
至于割下去的部分,无法做成完整皮料的部分割成小皮条,当绳子用,能做成皮料的部分与小海豹皮放在一起,留待制造“皮蓑衣”。
多点亮一盏灯,没敢先吃饭,怕吃饱了犯困耽误工作。
从晾晒架上取下闲置许久的小块海豹皮。
将麻绳、海豹皮条、针线和割成小块的大海豹皮放在身旁,陈舟从中挑选出一块大小合适的皮毛,绕着自己的脖子围了一圈。
用手指捏住脖领的外沿轮廓,他把海豹皮翻过来,用长木棍架起烧红的木炭,在海豹皮内部烫下了两个小黑点用以标记。
随后他斟酌着蓑衣的大小,又挑出了几块皮毛和做脖领的海豹皮叠放在一起,将其调整成披肩的形状,拿出剪子裁剪掉多余的部分,开始缝制。陈舟并不擅长针线活,为了保证皮蓑衣足够结实,他把针脚铺得极密,一厘米以内要缝三针,缝合速度分外缓慢。
低着头在油灯的光芒下使针弄线,缝合蓑衣。
灯火摇曳,把针头和丝线照成了许多条。
陈舟的眼睛愈发酸痛,恍惚间出现了重影,迷迷糊糊中,把手指扎了好几个小眼儿。
忙活到深夜,他感觉自己的脑子逐渐变成了一锅浆糊,连直线都缝不好了。
放下手中的针线,拎起皮蓑衣上半部分,感受了一下它的分量,陈舟绕着脖颈试着穿了穿这个半成品。
稍微有点大,估计穿上外套正好。
知道自己没有辜负这两只海豹的奉献。
揉了揉发胀的眼睛,他终于撑不住了,匆匆吃了两碗面糊,回到卧室倒头就睡。
……
3月6日,上午难得大晴天,陈舟却起晚了。
从床上爬起来时,他就觉得上眼皮有些水肿,压得眼睛只能睁开一条缝。
穿上衣服,匆忙来到镜子前扒开眼皮细看,陈舟发现眼中满是血丝,眼角发红,应该是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疲劳。
高三学业最繁忙的时候,熬夜复习做卷子常常使眼睛出现这种症状。
上大学以后,陈舟就再也没这样熬夜工作过。
小心翼翼地拉了拉眼角,感觉这次眼疲劳还挺严重,陈舟略带调侃性质地自言自语。
“唉,针线活确实有损身体健康,早知道等到白天再工作了。”
……
幸亏上学时经常面对类似的问题,陈舟早就积累了足够的应对经验。
来到厨房,烧一壶热水,然后浸湿布,放在眼睛上热敷。
热敷结束后,再做一套眼保健操,按摩睛明穴,刮一刮眼眶,发胀的眼睛便得到了极大缓解。
吃过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