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章 不是药的药(2 / 2)

加入书签

再者说,就算切割出来的材料剖面能达到分子级,距离顶级光刻机的镜片也差点意思。

据陈舟所知,截止到他参与挑战那年,地球上最先进的光刻机镜片已经将精度推进到了原子级,据说镜片表面的起伏已不超过一个原子大小。

这么看,这台超时空切割机切出来的镜片,可能还不够格。

当然,没有人能用手指肚判断出石块的剖面是分子级别的粗糙度还是原子级别的粗糙度。

未来的事陈舟也说不准,他只能提前切一些镜片保存起来预备着,就当是一笔不需要本钱的投资。

至于这一大堆完成了一次切割的石块和木头,还要再来一次切割才能制成石板和木板。

两次切割后,陈舟必须得把剖面稍微打磨粗糙才能当做建筑材料铺在地上或者砌墙,不然它们根本挂不上泥浆。

这么看,太光滑也不是什么好事。

……

耐着性子把围在四周的半截木石收集起来,然后校准切割线。

这次有这么多材料定位,陈舟对“刀刃”位置的判断异常精准。

他甚至可以打包票,新画下的切割线误差不会超过两毫米。

沿着新切割线,调整好木石的位置。

他力求两个剖面平行,并使石砖的厚度保持在8厘米左右,木板的厚度保持在4厘米上下,这样砌墙和铺地板的时候比较省力。

而且4厘米的木板,不仅可以铺地板,制造家具或是做独轮车的车斗也足够用了。

既不因过于薄弱而易损,也不因太过厚重而蠢笨,这个厚度刚好。

用木棍在沙滩上画下好几条施工线,陈舟认真地摆放着木条和石块,不时前往岸边树林,再砍一些新树干或枝杈用于固定位置。

雨仿佛天空疲惫的喘息,一

会儿大一会儿小,敲打在大檐帽的边缘。

积蓄在皮料的凹痕内、淌下,顺着海豹皮蓑衣向下滴落。

陈舟的肩膀保持着干燥,裤腿和腰际没有蓑衣的保护,全部湿透了。

阳光时而强烈时而黯淡,沙滩上一整圈木石堆成的特殊围墙逐渐成型。

不知不觉忙活到了中午,脚步始终未停,早起未吃饭,陈舟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

从怀里掏出面饼啃了一口,邦邦硬,只能无奈地将它塞回塑料布,估摸再有半个多小时就能竣工,陈舟忍受着饥饿继续工作。

两番砍伐,待到沙滩上的木石切割场建好,海滨树林已经秃了一大片。

放下最后一块石头,调整好位置与角度,陈舟揉了揉脖颈,望向天空,发现了上次插在沙地中的木杆。

这些长度不同的细木杆是用来测量“刀刃”高度的,其中最长的接近四米,最短的露出地面的部分也有两米八。

拔出木杆仔细查看,这几根木杆除了稍有倾斜外毫发无损。

陈舟推测,刀刃大概率是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切出了这么一个长方形,否则高度不会如此离谱。

但如果说刀刃和奖励都是由上而下切下来,又很难解释奖励是怎么出现在防雨棚内部的。

按这种降临方式,上次的水泥应该压在防雨棚顶部,直接把防雨棚压塌,而不是撑塌。

那次体积巨大的王灵官塑像,也应该在沙滩上留下深深的凹痕,而不是像被人轻轻放在沙地一样,只压下一圈浅浅的烙印。

刀刃本就无形,又使用了人类所不了解的高端技术。

思索片刻,没能得到答案,陈舟索性不再去解开这个谜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