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城门施粥(2 / 2)
御道和永正街的交汇处,一名面黄肌瘦的年轻的男子激动地跑了过来,“城外施粥啦!真的!大伙快去领粥喝,去晚了粥就被城外的人喝光了,大伙赶紧去……”
“城外?城门不是关了吗?”
“刚打开了,我亲眼所见。”
“曾令刚,真的假的,我可没力气跑到城门口了。”
曾兴明翻着白眼说道,“不会又是米汤吧!”
从他们现在的位置到城门要一盏茶的时间,要是发的米汤的话他就不去了,喝一碗米汤还抵不过他来回走路花掉的力气。
“不是,我看见了,看的很清楚!是黏糊糊的、白花花的大米粥!”那名叫曾令刚的年轻男子难掩兴奋。
“真的?”曾兴明站起身来,不过语气仍然十分怀疑,上一次施粥是米汤这一次就变成大米粥了?他才不相信那些当官的大老爷能有多大的善心。
“你小子不会是诓人的吧,想把我们骗走你再占了我们的位子?”旁边一个中年汉子出声,他们几个都是白头镇上的人,洪水来临时他们第一时间跑了出来。因为来的比较早,所以幸运的进了青州城,在他们后面的那些人就没这么好运了,只能被关在城外。
“你们爱信不信。”曾令刚拿起自己豁了一个口子陶碗,立即朝着城门方向跑了。
曾令刚的背影很快消失在路口,留下曾兴明和其他几个同乡,他们互相怀疑的看了一眼对方,都选择追了上去,“刚子,你等等我,我也没说不信呐!”
城门口的确是在施粥。
离城门大约两三百米处,建起了一片新的粥棚。
粥棚十米之外站着手持长枪的官差,还竖起了一米多高的栅栏,防止灾民们一拥而上,进行哄抢而发生意外。
棚下一共架了五口大锅,里面煮的是浓浓的白粥,熬好的米粥散发着浓浓的香气。
前面十几个官差围着围裙,戴着麻布口罩,看起来整洁又干净,他们负责挨个给流民盛粥,后边也有五口大锅在不断地加米煮新粥。
四面八方的灾民闻讯而来,把粥棚围得满满当当。
是真的!是真的!
大锅里面全是浓稠的、热乎的白粥,他们终于吃上了大米粥了!
“我以前从未觉得白米粥这样好喝过!”说着说着,曾令刚竟然哭了起来。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曾兴明嘴上说着嫌弃的话,但眼中也浮起了一层水雾。
曾兴明和曾令刚是堂兄关系,他从小父母双亡,一直寄养在叔父家中,在这次洪水只有他和曾令刚两人逃了出来,其他的长辈全都被水给卷走,不知所踪。
这碗粥是他们出事这么久以来,吃的最饱的一次。
傅知乔蒙着一层面纱站在粥棚旁边,为了让灾民们吃饱,她亲自在一旁监督着。
粘稠的米粥实在是太香了,所有人都想挤到前面来赶紧喝口热粥,人群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躁动,维护秩序的官差扯着嗓子:“别急,大家都有!”
那官差扯着嗓子,喊得面红耳赤也没起到作用。
傅知乔见状,立即呵斥道:“不准插队!乱插队者明日我们就不来施粥了,你们所有人都没得吃!”
一听乱插队明天就不来放粥的话,那些拼命往前挤的灾民们立刻顿住了。
“明日还来吗?”
“明日还有这样稠稠的白粥吗?”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领粥的队伍里有不少自发站出来维护秩序的人,那些躁动的人也老老实实的听吩咐排起了长队。
维护秩序的几个人就是曾兴明和他的几个同乡,尤其是曾兴明,他早就注意到了粥棚里那个戴着面纱的女人。
现在看到官差们都听她的命令,立即反应过来,这些粥恐怕都是她捐助的。
曾兴明悄声嘟囔着:“我就说嘛,那些官老爷怎么就突然大发善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