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13章(2 / 2)
两人跟太太撒娇保证了很久,才得了准许出门一个时辰。
苏青三口两口的解决了手里的鸭子肉,换了跟年斌一样的儒衫,两人便一左一右的出了正房的大门。
京城北边儿以官道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扩散。宽阔平坦的官道从小镇的中间穿过,两边分布着数十家各式店铺,又银楼、药铺、骡马行、酒馆、客栈、杂货铺、绸缎庄、当铺等等,甚至一间叫做“春香阁”的大门前,总站着几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惹得路边的行人频频观望。
各行各业的小贩们更是把各式小摊子摆满了官道两边,不断地大声吆喝着,路上人来车往,非常的热闹。在府里呆久了,苏青骨子里已经习惯了安静,所以每次来到街上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似乎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喧嚣的世界。
大约走了一条街,他们转了个弯,书坊便在不远处。这条街的第三家店铺上挂了大招牌,上面写着“儒林书坊”四个大字,就是这里了。
两人和众人一起走进书店大门,一股墨香味儿扑面而来,书房里已经有不少人,大部分都是穿着深色儒袍的饱学之士,也有向自己二人这样打扮的年轻学子。
年斌拉着苏青一排排去寻找心仪的书。书坊和药铺一样,千百年来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格局,两边都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各种书籍分门别类的摆放着。
书坊的中间是一排又长又宽的桌子,上面也摆满了书,地面是用木头铺成的,很多人便席地而坐。
苏青很快找到一本《孟子诠释》,这是本朝颇为权威的一本孟子解析,不仅有全文,还有释义,也就是怎么理解里面的每段话,甚至还有史实的阐述。这正是苏青这两天要学的部分,她不再分心寻找,便席地而坐,很快便开始快速的浏览这本书。
当年斌找到了想买的书,她也基本把这本书读了有一半了,下午的课业快开始了,两人便付了银子,加快速度一起赶了回去。
一个半时辰的休息时间,几乎是刚刚在自己座位上坐好,文先生便进来了。
下午先生先给《中庸》解读释义,苏青听得很仔细。
之后便是比较放松的时刻,按照惯例该诗词解析了。
文先生也是一个喜爱诗词的人,尤其喜欢律诗,她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才缓缓地开始讲解《竹枝词》。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刘禹锡的诗句,文先生曾经教他《声律启蒙》之后,通读过这首诗,苏青尤其喜欢那一句,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纵横开阖,酣畅流利,却又借古讽今,直击现实。
文先生一首讲完,苏青埋头提笔,开始一笔一划的把这首诗记录下来,学堂内一片沙沙的写字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