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1 / 2)
宁家夫人本来看着谢清辞长得五官还算标致,虽然外表上看起来潦草很多,但是又会这么多的小心思,又会这么巴结人想必是个胸有城府的可造之材。
没想到她看错了人,新来的这人看到金子就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想必也是目光短浅,不堪重用。
一点小小的恩惠就可以把他惊喜成这样。
也罢。
这样的人放在手里,反倒是好拿捏,好掌握。
宁家夫人瞬间没了兴致,她摆摆手,示意自己有些乏了。
“我要休息了。
“你们自便吧。
说完,宁家夫人便起身懒懒散散地离开了。
谢清辞没再说话,带他进来的嬷嬷把宁家夫人送走了以后对着他竖起了拇指。
老嬷嬷走过来,喜笑颜开的,她这几天买了那么多的丫鬟小厮回来,没有一个能让能让她顺心,不是打发去了外院就是直接赶出了宁家。
唯独这两个买回来的人让她放心了许多,夫人也不用每天都叮嘱这件事,她心头的大石头放下了。
老嬷嬷走上前去,提醒谢清辞,“我说你啊,别光看着眼前这些蝇头小利,多往长远了去看看。
老嬷嬷压低声音道:“一个破簪子就让你这么高兴,真是没见识。
她拽着谢清辞走在了去宁家公子院子的小路上,在谢清辞耳畔交代,“你知道宁家未来的当家的是谁吗?
谢清辞目光晦暗,他管宁家未来的当家是谁?他只想要回来金陵城的粮食。
“就是宁家公子啊!
“老爷和夫人只有这一个儿子,难免放心不下,这才给他身边安排了这么多人。
谢清辞抬眼看了一下老嬷嬷。
他心里有了另一个想法,但这个想法有些不道德,他暂时把他列为下策。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么做。
老嬷嬷检谢清辞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眼睫耸答着,像是在思考些什么。
老嬷嬷以为谢清辞这是把她的话放在心里了,她立刻接着往下说道:“你在他身边做的好了。
“日后像我一样,做了宁府的管事儿的,那才是数不清的荣华富贵。
谢清辞看了一眼老嬷嬷的腕间,一根碗口大的金镯子牢牢地固在她的手腕上。
谢清辞低垂着眼,没有说话。
普通人家再怎么做生意,也做不到连府中的下人都戴的起金银的地步。
这凌城本来就是贫瘠之地,哪有那么多钱财
的来路。
而且宁家祖上是做官的,不代表这一代就在官场上任职。
一代更比一代差,这钱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谢清辞故作震惊,“老嬷嬷,您勤勤恳恳跟在夫人身边这么多年,她连这么贵重的金镯子都送给你?
“老嬷嬷一定深得夫人信任。
老嬷嬷撇撇嘴,“哪呀。
“夫人要是每一个人都赏去金银,那她这嫁妆早就败没了。
“其实每个月的月钱攒一攒,一年到头来怎么也能打一个金镯子了。
老嬷嬷凑到了谢清辞的耳边,“让你那妹妹在宁家公子的院子里面努努力,这金银首饰,岂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宁家公子院子里面,可是整个宁家油水最多的地方。
不用老嬷嬷说,谢清辞也早就发现了这一点。
在宁家公子院子里面做工的丫鬟,没有一个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头发上的银饰都比寻常的百姓家多。
家底丰厚如沈家,比之宁家底蕴更加的丰厚。
家中在京城,还有几处铺子。
他们吃穿用度也是不错,还要供养着这么多的将士。
但很明显,沈家过得再好也不如宁家如此的招摇。
不是沈河不喜欢这些,而是习惯成自然,宁家的人习惯了这样的雍容华贵,沈家一直维持着差不多的吃穿用度。
那么宁家为什么会在这等贫瘠之地过得比沈家还要好呢,这就不得不引起人深思了。
谢清辞又不方便亲自问老嬷嬷,他刚入府第一天,如果直接问宁家的家底,势必要引起他们的怀疑。
谢清辞想了想,他笑了笑,好奇问道:“老嬷嬷,我见识短浅,没见过宁家这等的富贵人家。
“我想知道当官的真的可以赚这么多钱吗?
老嬷嬷听着谢清辞的话意味深长地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