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激流涌荡(1 / 2)
短短数月,乔家村的农植已经收过一茬,虽然收成不算得如何好,但官府免了赋税,百姓的温饱是不会有问题了。现下,山间地头已经撒下了荞麦种子,只等一场大雨浇透,便会冒出新芽来。
与此同时,外间激流涌荡……
先道之前的牛疫之事:随着任连忠的迅速起复,淮水两岸对牛疫和流民暴动迥然的处理方式成了几摞官家案头上的奏本,朝堂清流对秦王的做法十分抨击!眼见他势低将被问责,秦王母妃身怀有孕的消息接着传来,一帮朝臣竟眼看着架在秦王头上的闸刀突然撤了去,一时间让人激愤唏嘘。无论如何,秦王已然失了圣心……
官家对秦王或许还存有舐犊之心,但对陆氏却实在反复无常:先是汪姓管事投贴状告,江州郡守王全以雷霆手段查说分明,一应罪证直接转呈临安,刑部和大理寺面对这么大个已经烧熟的山芋,竟互相推责不敢相接……圣心晦晦,上下拖了两月不曾有所决断,另一面却令人转而去清查陆氏,结果确系陆苑派系分裂,不曾找到陆彰的影子。
也是,一个已然故去的人怎么找得到他的影子呢?当详查禀上,众人才惊醒过来,陆彰是官家心头的一根刺,时间愈久,就会让人愈感刺痛。陆氏依旧让人忌惮,三年期满的考定调动,陆氏中人官职升迁者众,可去处却再一次远离了临安。至于陆氏被迫架着任连忠登高呼远之事,官家又似乎乐见其成,将人直接提了作枢密使。
人心惶惶,盛氏惊厥突发恶疾,原就算是陆彪,也是存心想将陆桓母子送离陆苑的,可当任连忠一封手书和赵王妃的礼单前后脚送入陆苑之后,陆苑那几个吹胡子瞪眼终究压下了心中气愤,直觉云诡波谲!赵王是此间变动中的既得利益者,陆氏在官家眼中早已身处争储漩涡,所以赵王妃的礼单送与不送、来与不来都只是让人再薅一把眉毛罢了……
可任连忠那封手书写的什么玩意儿?作为昔日政敌,写给陆彰的悼词?呵!手书是匿名送的,陆彪忍了任连忠这作派,心道是:“桓儿可真是疯了,任连忠本是想恶心他的,他却不在陆苑,尽把陆家上下恶心到了。陆彰啊陆彰,你教的好儿子,已不管你九泉之下是否能得安息了。”
最难接受陆桓如此做法的还是他的母亲,于她而言,在陆苑所禁受的心酸委屈其实都不算什么,而今她却有许多疑问??或说质问,而陆桓却似乎有所预料,让盛氏亲手将那封手书烧给他父亲,并另外透露今上龙体欠安的消息。
这还有匿名的必要?盛氏不懂儿子心思,这么大的事,她自去请教陆彪。这时的陆彪才似突然想到什么一般,呢喃道:“桓儿这是要让世人知道他父亲的德行……”换句话说,陆桓要恶心上边那些人罢了,也让任连忠在官家面前成为警醒的存在。
呵,说什么亲贤远佞呢?今上是反着来的,世人又当如何看?
陆氏百年望族,依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没有了陆彰那等惊才绝艳人物,那么一朝天子一朝臣,陆氏依旧是世族,然而陆桓的所作所为一旦为人所察,岂非自断后路?
何况,官家的消息,他如何得知的?
陆彪心下骇然,立马掐断了将盛氏打发离开陆苑的心思,心下可求着陆桓今后莫要胡来了吧。
到了盛氏去陆氏山林中祭奠亡夫的那日,动静颇大,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都赶来了看,这大抵也是乔小遇第一次直观感受到陆氏的声望。百姓们不知这场祭奠的内情,更不知那些乔装改扮的提刀人将会给临安皇都带去何种消息,可乔小遇却是知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