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勾连运渠(2 / 2)
一番家常话引得刘畅阵阵失笑。
这刘畅如今年逾四十,官拜漕运司提举,作为陆桓父亲的旧人一直不得重用,后来拜入任连忠幕下后,因治水得力又博闻强记,受到了官家赏识得以升迁,故而在官家南巡的这段日子里,他一直陪同在旁。
原本南巡的路线是没有到广济府这地界的,毕竟湿热难耐,但当刘畅收到陆桓的来信后,便动了心思引官家向南。
一来,南境叛乱刚平息不久,官家南巡也能对当地隐忍不动的望族形成威慑;二来,广济府西流往上便是朝州府一带,若能说动官家勾连运渠水道,自此沿河两岸烟火稠密、物丰人富不说,也能避免纵向水道可能产生的洪涝之灾,这也是陆桓与他信中所道之事。
不过,为了劝官家到此间走一遭,刘畅当时可是行了取巧之道。
在陆桓的授意下,刘畅请了随侍御前的受宠美人学那杨贵妃,在扬州府的时候与官家邀宠去广济府品尝荔枝,宫中的几个常侍又对官家歌功颂德,这才让官家最终动了继续南巡的心思,以宣扬国威。
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刘畅与陆桓前后好一阵忙活,事情终于有了些眉目。
在陆桓看来,没有哪一个君主在位时不想做出一番功绩的。勾连水道虽有些劳民伤财,但好在军力充沛,国中暂不会发生内忧,且诸府原本就水道通达,但因年久和管理不善才导致堵塞,货船不好通行罢了,如今不行开凿只是疏通,户部和御史台再三考量后不会多说什么。
“哎,依郎君描述,你夫人应当是个做事极有条理又懂得变通的,你如今是忧虑过甚了。再者,事情很快就会有消息了,你再等个两三日也不迟。”刘畅抚须轻笑道。
陆桓颔首,道:“是这个道理。”接着轻轻捋过长袖,与刘畅倒了一杯清茶,“请……”
两人相谈甚悦??无关阵营,只问国运。
而陆桓在听闻刘畅提及官家滞留扬州府时过问海事的消息后,心道勾连运渠之事十有八九能成了,官家甚至还有开海运的想法,暗道:“当初官家之所以选择立赵王做太子,也许也有看重赵王不精于朝政的缘故,如此施以恩威,子不谋逆,朝堂的局势稳固了,官家能在盛年之时尽量去完成自己的千秋之业,待老来退位,可以直接选择立皇长孙继承帝位,而昔日的皇太子也有纯孝之名,追封为帝也无不可……”
陆桓的神思渐渐飘远……而多年之后,他今日所思竟也一一印证。
不过,说回他在广济府时与刘畅会见之后的当晚,陆桓方才更衣准备睡下,未想竟有人敲门来访,“此间住的可是陆桓陆郎君?”
这尖细的嗓音陆桓并不陌生,当下忽觉得后背一凉。是了,应是今日与刘畅阔谈之事暴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