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三鲜米粉(2 / 2)
搬完家第一件事就是盘账,王文茵拿出账本清算这两天的收入和支出。
今日订购米粉的人家增加到了17户,加上送去文家庄的80斤鲜米粉,一共送出去148斤鲜米粉,相当于支出74宋斤籼米的食材成本。回收的籼米总计68宋斤,两项扣除后支出籼米6宋斤,加上昨日收回来的8宋斤籼米,共计盈余2宋斤籼米。
今日的人工增加了一个送货记账的王小郎君,自己的弟弟嘛王文茵给他开50文钱一天的工钱,这一天的人力成本就增加到了700文。文家给的赏银和定金加起来一共4两银子,也就是官陌3080文铜钱,刨去人力成本,盈余2380文,加上昨日的890文,两天收入共计3270文。
赎回抵押的玉佩付出770文,加上房租(370文)和招牌(70文)共计支付了1210文,收支相减还剩下2060文。
“这两天共计盈利籼米2宋斤,铜钱2060文。”王文茵将账本摊开来给张二嫂看。
张二嫂虽然不识字,但懂一点基础的算学,掰着手指头数了数道:“平均下来约等于每日净赚1斤米,1030文铜钱?”
王文茵点头:“可以这么说。”
“那咱们一个月岂不是能赚40贯钱30斤米?!”
“……差不多。”
王文茵心说,这样的收入是建立在每日有稳定的订单量和赏银的基础上,可做生意没有绝对的稳定因素,任何风险都有可能存在。不过她没挑明,今日这么开心她不想扫张二嫂的兴,况且她的目标可不止于丰收村这个小笼子。
李三毛带着他家大丫头李阿萍来找王文茵,他表示自己一家不能白住在柴房里,就让他家大丫头帮忙在灶房里打打杂,不要工钱,算是报答王文茵的恩情。
说起来李三毛一家也是真可怜,爹是聋哑,娘是瞎子,生下大女儿李阿萍后接连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好不容易老来得子,结果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娘亲李王氏月子期间下地干重活,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要了她的命。事后人虽然没死,但缺医少药,一直卧病不起。
大女儿李阿萍身体虽然没有残疾,但脸上却有一块占了半张脸的红色胎记。因为相貌丑陋想卖身为奴都没有主家愿意收留,平时只能在静缘庵里做些粗使的活计,农忙的时候到山下村子里打点零工赚些口粮贴补家用。
为了保障每日生产的米粉都是最新鲜的,米粉作坊的员工目前分成三班制。
磨米粉的王大崔从未时(下午一点)开始工作到亥时(半夜十一点);负责制作米粉和熬底汤的周婆子则是从戌时(晚上七点)工作到寅时(凌晨五点);送货的李三毛则是分两个时段干活,从戌时(晚上七点)到亥时(半夜十一点)负责灶火,从寅时(凌晨四点)到辰时(上午九点)负责运输;张二嫂的工作时间是从子时(半夜十一点)到辰时(上午九点),凌晨接替李三毛生灶火,上午则负责押送货物。【注2】
这样的人员配置米粉作坊里其实不需要多余的人手帮忙打杂,不过王文茵自己正好需要一个助手,便问李阿萍:“你可愿意学厨艺?”
李阿萍一听,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