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三十八章 土地政策(2 / 2)
文安世还了一礼,托起鲁大手肘道:“大家无须行此大礼,快请起。”
鲁大却摇了摇头,哽咽道:“小娘子和七衙内不计前嫌,不仅给了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这个礼你们受得起。”说完咚咚咚连磕了三个响头。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磕起头来,这样的场面快把王文茵跟文安世整不会了。
“大家快别这样。”王文茵劝道:“我同七衙内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而已,实在当不起大家这番大礼。”
“不是的,小娘子。”鲁大眼含热泪,动容道:“虽然我朝有政策规定允许流民将自己开垦的荒地纳入个人名下,但开垦荒地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别说是像我们这样身无分文的流民,即便是有几亩薄田的农民、佃户也几乎不可能靠自己开垦荒田的呀。更逞论兴修水利,建蓄水池,盖茅草房,开垦梯田这样费时费力费银的工程。如若不是小娘子和七衙内出手相救,我等怕是挨不过这个冬天,又怎敢妄想在此地立足,安居乐业呢?”
跟其他流民不同的是,鲁大虽然也是农民出身,但他念过几年私塾,算得上是个半吊子秀才,还参加过解试。后来考了几次都没能考上举人,便觉得自己不是考科举的料,回家娶了私塾先生的女儿为妻,老老实实种田去了。
按说像鲁大这样的人原本是可以在老家安安稳稳过完一生的,若不是他岳丈被人构陷吃了官司,被迫只能变卖家中所有的田产打官司。将人从牢里赎出来后,又被地方恶霸驱逐,一家人只能离乡背井逃难来了汴京,而他岳丈也因体弱多病死在了来京途中。
是以,同为流民的鲁大却是要比其他人更有见识和领导力,这也就是一路上他能将一帮乌合之众团聚起来的主要原因。
王文茵默然,她知道鲁大说的是对的,即便朝廷的土地私有政策给了所有人一个看似“机会均等”的契机,但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又能有几个?如果没有米线作坊提供就业机会,流民根本就没有可能吃得饱饭;如果不是文安世出钱出力,流民又怎么可能开荒修房,度过这个可能活不过去的寒冬。
王文茵叹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而真正能改变社会现状的人,还得是当权
↑返回顶部↑